笔趣阁

笔趣阁>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老臣1(第1页)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老臣1(第1页)

蔡懋拿着从官家处得到的?子,回到自己的泰山身边。

“大人……这是官家命小婿带回来给您的指挥……”

蔡懋恭敬小心的将?子,送到了自己的岳父手中。

冯京接过来,没说什么话,只是看了看上首。。。

闽江的晨雾尚未散尽,耶律琚立于渡口石阶之上,衣袂翻飞如旗。他望着柳莺儿远去的方向,仿佛看见那艘孤舟正驶入一片无名之海??那里没有地图标记,没有航标指引,只有沉没千年的冤魂在海底低语。白鹰盘旋头顶,羽翼掠过云层裂隙,投下一道银光,恰好落在他脚前第五枚玉牌上。“五口井尚待开启”,这话出口时轻如叹息,却似惊雷滚过众人耳际。

甘兰进握紧刀柄,指节发白。“第八井在断魂坡?”他低声问,“那是战场,不是罪场。”

“正因是战场,才最易藏罪。”崔元朗接过话头,声音沙哑而坚定。这几日他不再穿官袍,只裹一件粗布褐衣,脸上胡须丛生,眼神却比从前清明百倍。“朝廷每年祭阵亡将士,香火鼎盛,鼓乐喧天。可谁曾问过,那些抚恤金去了哪里?战报上的‘全军覆没’,真是敌军所为,还是自己人砍下了袍泽的首级,冒领功勋?”

耶律琚缓缓转身,目光扫过众人:“庆历十七年冬,西夏犯边,宋军三万精锐出征凉州。战后仅余八百残兵归营,其余皆称‘殉国’。然据戍卒所掘铁箱内文书记载,阵亡名单中竟有三百七十二人系‘私自逃役’,被就地斩杀以儆效尤;更有四千五百名伤兵未及医治,便被推入断魂坡深谷活埋,只为节省粮草开支。”

“这……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一名年轻士卒失声。

“更可怕的是后续。”耶律琚从怀中取出一片焦黑木简,“每具尸体按等级折算银两:校尉三十两,都头二十两,普通士兵十两。这些钱本应发予家属,却被层层克扣,最终流入兵部某位侍郎私库。而真正拿到抚恤的家庭,不足总数三成。”

风忽然止住。连江面的波纹都凝滞了一瞬。

“所以第八井不在地下,而在人心。”崔元朗喃喃,“它由谎言浇筑,以忠烈之名掩盖暴行,让活着的人不敢追问,死了的人永不得安。”

三日后,队伍北上入秦。沿途所见,百姓面色枯槁,道旁偶有饿殍横卧,无人收殓。村中孩童骨瘦如柴,眼窝深陷,见陌生人靠近竟不哭不避,只呆呆望着天空,仿佛早已习惯死亡的气息。

途经一处驿站,墙角堆满腐烂米袋,上面印着“户部调运”字样。甘兰进踢开一袋,里面流出的不是米粒,而是混杂砂石、虫卵与霉斑的灰粉。“这就是朝廷发给边民的赈粮?”他怒极反笑,“难怪去年陇右大旱,灾民啃树皮度日。”

夜宿破庙,忽闻外头传来??之声。众人警觉起身,只见十几个衣衫褴褛的老兵蜷缩在檐下,个个断臂跛足,眼中毫无生气。其中一人抬头望来,竟是当年随耶律琚查案的一名御前亲卫,如今左腿齐膝截断,右手指甲尽脱。

“大人……”那人声音微弱,“我们是断魂坡下来的。没死成,也不让活。”

原来当年伤兵并未全数被埋。少数侥幸爬出尸坑者,被秘密押送至边境矿场做苦役,终生不得返乡。他们名字早登殉国册,家人领了薄葬银两,痛哭一场后另嫁改姓。而他们自己,则在地底挖煤十年、二十年,直至油尽灯枯。

“我们不敢说话。”老兵哽咽,“说了,就再没人给我们一口饭吃。可昨夜……井响了。”

“什么井?”

“断魂坡下的暗井。每逢月圆之夜,井口便会传出哭声,像是千百人在齐唱军歌。昨夜我听见了……是我兄弟的声音。他还记得我的名字。”

耶律琚闭目良久,终将手按上铜铃。

七日后,大军抵达断魂坡。此地荒芜已久,乱石嶙峋,枯草如刀。坡顶立有一碑,上书“忠烈千秋”四个大字,红漆斑驳,似血欲滴。碑后便是传说中的第八口井??实为一道天然裂谷,深不见底,常年寒气逼人,飞鸟不渡。

当地守将闻讯赶来阻拦,率百余名骑兵列阵相迎。“此乃禁地!”其人大喝,“奉枢密院令,擅入者格杀勿论!”

耶律琚不动,只抬手示意。甘兰进上前一步,掷出一枚铁环??正是此前铜山岛上渔网中发现的编号镣铐零件。

“认得这个吗?”他冷声道,“这是你们用来锁住伤兵手腕的刑具。你们说他们是逃兵,可他们的伤口都在背后,全是箭矢所伤!他们是冲锋时被自己人射杀的!”

守将脸色骤变,却仍强撑:“妖言惑众!来人??”

话音未落,大地忽震。裂谷之中轰然喷出黑雾,夹杂着破碎铠甲与断裂长枪。三百余具尸骸自深渊浮起,皆披残甲,胸前刻有军籍编号,双目空洞,口中含一枚铜钱??正是当年抚恤金的象征性发放。

“还我命来……”

“还我家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