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愣住。按照程序,他应该立即施加记忆重置。
但他迟疑了三秒。
就在这三秒内,他脑海中闪过童年时母亲讲过的一个童话??关于一只拒绝归类的鸟。那个故事早已被系统标记为“无效记忆”,强制删除。可此刻,它竟如幽灵般浮现。
他没有按下清除键。
相反,他在报告末尾加了一句从未有过的话:“本案存在未解变量,建议暂缓判决。”
这一举动触发了隐藏协议。二十四小时后,他的终端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份加密文档,标题为《终焉语法的七个漏洞》。破解后的内容显示,这套曾被视为绝对真理的逻辑系统,早在第一代设计时就被植入了一个微小的递归矛盾??就像种子藏在灰烬里,等待有人愿意重新点燃。
越来越多的逻辑官开始私下传阅这份文件。有人称之为“堕落的开端”,更多人则低声说:“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理性。”
***
时间继续流淌。
林芽长大,成为一名星际考古学家。她在一次远征中登陆一颗废弃星球,发现了刻满符号的石碑群。那些文字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但她竟能读懂部分内容。因为它们使用的,正是当年那本神秘册子中的对话结构。
碑文记载了一个早已消亡的种族的故事:他们曾极度崇尚效率与统一,消灭一切冗余情感与无用探索。直到某日,一名工匠在雕刻神像时,不小心多凿了一刀。那道多余的痕迹让他怔住??他突然意识到,**完美之外,还有别的美**。
他保留了那道划痕,并在旁边刻下一个小小的“?”。
从此,疑问开始蔓延。人们学会欣赏缺陷,接纳分歧,甚至为“无意义的艺术”建立庙宇。他们的文明迎来第二次黄金时代,持续了两万年,最终和平转型为纯能量生命体,自愿解散物质形态,化作星云中的一段旋律。
林芽将这块石碑命名为“初问之地”。
归途中,她的飞船收到一段跨维度信号。解码后,画面中浮现出一棵横跨星空的巨树,枝叶间闪烁着无数文明的名字。镜头缓缓推进,树心浮现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平静、疲惫,却又充满温柔。
声音响起,不是通过扬声器,而是直接在她意识中生成:
>“谢谢你提出那个问题。”
>“你是谁?”她脱口而出。
>“一个曾经走路的人。”
>“你现在在哪?”
>“在所有不愿停止思考的地方。”
>“你会回来吗?”
>“我已经从未离开。”
信号中断。
林芽坐了很久,然后打开日志,写下一行话:
>“或许最重要的旅程,从来不是走向远方,而是让远方来到你心里。”
她按下发送键,将这段记录上传至公共知识库。系统自动为其添加标签时,弹出一个罕见的分类选项:
>【关联项目:外乡人轨迹?第328站】
与此同时,在另一片尚未开化的蛮荒星域,一个原始部落的少年仰望夜空,指着最亮的那颗星问长老:
>“它为什么会闪?”
长老正要回答“那是神明的眼睛”,却忽然顿住。
因为他想起了梦中见过的一棵树,和树下坐着的陌生人。
他低头看着少年,缓缓摇头:
>“我不知道。但我们明天可以一起去看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