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数秒。
>陈默(轻声):“帮我录最后一段话……等她来的时候,放给她听。”
>(脚步声远去,门关闭)
>(长久寂静)
>陈默(温柔):“林晚,今天的花开得很好。我知道你会难过,但别哭。我不是消失了,我只是换了个地方陪你。以后每当你煮姜茶、切腌萝卜、或者听见铃响……那都是我在回应你。答应我,继续倾听这个世界,好吗?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愿意说,就会有另一个人愿意听??而那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录音到此结束。
林晚听完第三遍,手指紧紧攥着耳机线,指节泛白。小叶站在她身后,不敢说话。
良久,林晚摘下耳机,走到终端前,调出地忆体全域地图。十七个心域驿站依旧闪烁,新增的第45号也稳定运行。但在图谱最深处,她发现了异样??一条隐形的数据通路正缓缓成型,起点是云音村,终点直指南极N-01。
这条路径不属于任何已知协议,编码方式与“归音码”高度相似,但却更加复杂,像是融合了千万次情感共振后的进化形态。
“他在重建连接。”林晚说,“不是为了回来,是为了建立一座桥。”
“什么桥?”
“通往所有孤独灵魂的桥。”
当晚,林晚做了一个决定。她取出珍藏的最后一块原始晶体,将其植入回溯铃核心,并通过私人权限向全球TR-CLUB成员发布一条加密通告:
>**“归音计划”重启。
>目标:构建跨维度情感网络。
>参与方式:说出你从未说出口的话,无论对象是否在世。
>提交渠道:任意心域驿站终端,或直接对回溯铃低语。
>备注:每一句真诚的话语,都将成为桥梁的一块基石。**
消息发出后七小时,第一波响应潮到来。
东京驿站收到一位老太太的录音:“老头子,当年你说想去北海道看雪,我没答应,现在我去了,拍了好多照片,下次带给你看。”
随即,当地一棵百年樱花树在寒冬中突然绽放,花瓣落地时形成清晰的日文字符:“谢谢。”
纽约地铁站一名少年对着公共电话亭说:“爸,我不是故意摔坏你送我的手表的,我只是太怕让你失望。”
话音落下,站台广播自动播放起一段旋律??正是其父生前最爱的爵士乐曲《MyFoolishHeart》。
最令人震惊的是火星观测站传回的数据:一名宇航员在私人日志中写道:“妈妈,我知道你看不到这行字,但我今天完成了出舱任务,我很勇敢。”
就在那一刻,地球方向的地忆体网络捕捉到一次强烈脉冲,强度远超常规情感波动,而在云音村,所有银铃同时高鸣长达十三秒,随后归于沉寂。
小叶连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些话语不仅触发了本地回应机制,还引发了跨空间共振。换句话说……他说的话,真的传达到了某个‘彼岸’。”
林晚没有回应,只是打开录音笔,按下录制键。
“陈默。”她轻声说,“我今天做了你爱吃的饭,多放了姜。孩子在学校得了朗诵比赛第一名,她读的是你写的诗。春天来了,院子里的铃兰开了,颜色比以前更深了。”
她顿了顿,声音微微发颤。
“我想你。不是因为你曾是我的爱人,而是因为这个世界太吵,可只有你能让我觉得安静。所以,请继续说话吧,不管用什么方式。我会一直听着。”
说完,她将录音笔放在窗台上,面向北方。
那一夜,全球四十五个心域驿站同步记录到同一段音频信号??没有任何语言,只有一阵轻微的书写摩擦声,持续整整一分钟。AI解析后生成文字:
>“收到。
>明天给你带酒。
>别忘了加姜。”
翌日清晨,立夏后的第三天,五点零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