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外科教父 > 1238章 互换(第2页)

1238章 互换(第2页)

麻醉诱导过程中,患者血压骤降,心脏停搏。体外循环紧急启动,灌注师陈晓峰迅速接驳管道。胸骨锯开瞬间,鲜血喷涌而出。夏书伸手清除血块,剪开心包,心脏复跳后立即开始切除病变段。

与此同时,妇产科主任亲自主刀,在不停机状态下经腹切开子宫。一分四十秒后,一声微弱的啼哭传来??女婴,体重2。1公斤,Apgar评分仅5分,立即转入NICU抢救。

手术继续。李泽会负责人工血管吻合,夏书则完成右冠重建。整个过程耗时两个半小时,总灌注时间137分钟,出血量达1800ml。

术后患者转入ICU,二十四小时后苏醒。当得知女儿存活且正在接受治疗时,她流下了眼泪。

三天后,新生儿科传来好消息:小女孩经机械通气支持后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心脏彩超未见先天畸形,预计两周内可脱离呼吸机。

那天傍晚,夏书独自来到NICU探视。隔着玻璃,他看见那个巴掌大的婴儿安静地躺在暖箱里,身上连着各种导线,小小的手指随着呼吸微微颤动。

“她妈妈能活下来,全靠你们争分夺秒。”护士轻声说。

夏书点点头,目光久久停留在那张稚嫩的小脸上。他知道,这个孩子将来或许永远不会记得自己是如何从死亡边缘被拉回来的,但她的心脏会记得??那一瞬间的搏动,源自一群陌生人为之奋战的夜晚。

一个月过去,项目进展顺利。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复扩大适应症范围,首批新增二十家合作医院。远程随访平台注册患者突破三百人,AI预警系统成功识别出两名潜在瓣膜功能障碍病例,实现早期干预。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六月中旬,一名入组患者术后八个月复查发现轻度瓣膜退化迹象。虽未影响血流动力学,但消息一经内部通报,立即引发团队震动。

夏书第一时间调取该患者的全部资料,发现其患有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进一步排查其他同类用药患者,竟又有三人出现类似早期征象。

“这不是材料问题,是特殊人群代谢差异导致的加速磨损。”他在专家组会议上提出假设,“我们需要建立个体化风险评估模型,针对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制定专属随访策略。”

李泽会点头赞同:“同时启动动物实验补充分析,验证免疫环境对生物瓣耐久性的影响。”

为此,团队连续奋战三周,构建出全球首个基于中国人群特征的瓣膜寿命预测算法,并申请专利。该模型综合考虑年龄、基础疾病、炎症因子水平、钙代谢状态等多项参数,显著提升了术后管理的精准度。

秋初,第一位接受国产瓣膜置换的农民患者重返三博复查。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背着一筐自家种的红薯,非要塞给夏书。

“大夫,我没啥文化,也不会说话。”老人搓着手,眼里泛着光,“我就知道,我现在能挑水、能犁地,还能陪孙子放风筝。这日子,是你们给捡回来的。”

夏书收下了红薯,转身放进食堂厨房,叮嘱厨师煮一锅分给大家。

那天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医学的意义,不在论文多少,不在奖项高低,而在一个人能否再次扛起锄头,牵着孙儿的手走在田埂上。”

冬至前夕,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席卷北方。多地交通中断,电力告急。三博医院启用应急预案,保障重症患者不间断治疗。夏书带领团队连续值守七十二小时,处理了六例危重心血管急症。

其中一位老人来自偏远山区,因剧烈胸痛昏迷送医。CT确诊为StanfordA型夹层合并脑灌注不足。手术风险极高,家属犹豫再三,最终签字同意。

手术由夏书主刀,李泽会坐镇指挥。术中遭遇主动脉根部广泛钙化,缝合困难。关键时刻,夏书采用自主研发的“双层补片加强法”,成功完成吻合,避免术后撕裂。

患者术后第十天醒来,第一句话竟是:“今年的雪,真大啊……我家门前那棵老槐树,不知道倒了没。”

夏书握着他的手,笑着说:“等您出院,我陪您一起回去看。”

窗外,雪花纷飞。城市笼罩在一片洁白之中,仿佛被温柔覆盖。

元旦凌晨,国家药品评价中心发布年度报告,《国产生物瓣膜临床应用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被列入十大重大科技成果。报告指出,该项目不仅打破国外垄断,更开创了“政-医-研-患”四方协同创新模式,惠及超过两千名患者,人均节省医疗支出六万元以上。

庆功宴上,众人举杯相贺。夏书却悄悄离席,来到新生儿科。他站在保温箱前,看着那些早产儿微弱却执着的心跳曲线,耳边仿佛响起无数个声音??监护仪的滴答、手术刀划过组织的细微声响、产妇分娩后的啜泣、老人重获新生后的笑声……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生命中最深刻的旋律。

回到办公室,他打开电脑,收到一封来自云南基层医院的邮件。一位年轻医生写道:“我们这里终于也能开展瓣膜置换术了。设备是你们捐赠的,技术是你们培训的。上周,我完成了人生第一台手术,患者是一位七十岁的彝族阿妈。她说,这是她三十年来第一次能一口气爬上山顶。”

夏书眼眶湿润。他回复道:“继续加油。你救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关掉电脑,他望向窗外。夜空中繁星点点,如同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座永不眠息的城市。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质疑不会消失,挑战仍将接踵而至。但只要还有人在等待手术灯亮起,只要还有一个家庭期盼亲人归来,他就必须走下去。

就像李泽会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们不是神,但我们愿意成为黑夜里的光。”

而此刻,在遥远的产房里,夏光翻了个身,发出一声含糊的梦呓。他的小手蜷缩着,像是抓住了什么看不见的东西??也许是父亲的衣角,也许是未来的轮廓。

风依旧吹,光依旧照。

那颗名为“希望”的心脏,正随着时代的脉搏,强劲而坚定地跳动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