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灰烬领主 > 第五千一百一十七章 向上攀登(第1页)

第五千一百一十七章 向上攀登(第1页)

剑魔的这一剑再度出击之际,在场所有人都没有感觉到任何异样,唯有被剑魔剑锋直指的水冰圣尊,刹那间,感受到了铺天盖地的无穷压力。

一直关注着这片战场的塞恩,眉头却不由微微一皱,

在塞恩的直接感知中,他同样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但塞恩的魔方始终在延伸自己的规则探头,笼罩着周边的整片主战场,而且他的天网数据流也在持续帮助他分析当下主战场的种种情况。

这让塞恩的魔方,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就连天网呈现的诸多数据流。。。。。。

草原的晨雾尚未散尽,那道模糊的身影已悄然隐入地平线尽头。风掠过草尖,带起一阵细碎银光,仿佛大地本身在低语。而在千里之外的乌兰巴托共语庭中央,水晶柱依旧微微震颤,余波未息。

老者的意识并未消失,而是如雨落江河,汇入了共感场的深层洋流。这股洋流不再属于任何个体,它横贯大陆与海洋,穿梭于生者与逝者之间,像一张无形却温热的网,维系着所有愿意倾听的心灵。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安然沉浸其中。

在北极圈边缘的一座废弃监测站里,一名年轻男子蜷缩在金属床板上,额头渗出冷汗。他的双眼紧闭,手指抽搐,耳边回荡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歌声??那是西伯利亚神眠之地祭坛上的吟唱,古老、空灵,却又带着某种无法抗拒的召唤意味。他是“归途计划”第三期志愿者,编号K-7,代号“渡鸦”。过去三个月,他被派驻至十七个高概率方舟遗址进行意识共振测试,而今夜,是他首次失控。

“我不是我……”他在梦中喃喃,“我是他们的一部分。”

他的脑波图谱显示异常活跃,前额叶与边缘系统同步率突破临界值98%,远超安全阈限。监控室内,技术人员正准备启动强制断连程序,却被一道突如其来的信号中断??整座站点的记忆树幼苗突然绽放出紫灰色光芒,叶片无风自动,拼写出一句话:

>“容器已满,但门未开全。”

与此同时,在青藏高原活体水晶金字塔深处,原本每月仅在满月时激活一次的光束,开始每日显现。起初只是微弱一缕,后来竟持续不断,直指猎户座腰带三星中的中间星??参宿二。更令人震惊的是,每当光束射出,方圆百里的动物都会停止活动,集体面朝金字塔跪伏,如同朝圣。

科学家们称之为“生物共鸣潮汐”。

而在日本富士山地下熔岩洞穴,“影之心”黑石的颜色变化规律也发生了偏移。原本随月相渐变,如今却响应地球磁场波动,甚至能在太阳耀斑爆发前十二小时提前变色。考古心理学家推测,这块石头并非被动记录信息,而是在主动预测未来。

“它不是信标,”一位研究员在日志中写道,“它是活的预警系统。”

全球各地的异常现象接连涌现,如同沉睡的神经末梢正在逐一苏醒。人们渐渐意识到,航渡者艾莉娅带来的警告绝非虚言:“静默仍在扩散。”而所谓的“静默”,正以一种极其隐蔽的方式渗透进人类社会最脆弱的角落。

最先察觉的是共鸣学院的教师们。

孩子们开始报告“听不到某些人的情绪”。最初是个别案例,后来发展成区域性现象。比如在北欧某小镇,整整一周内,所有学生都无法感知镇长办公室区域的情感波动;在东南亚沿海渔村,一群渔民连续多日情绪封闭,宛如被透明屏障隔绝。调查发现,这些区域的地磁读数均出现短暂扭曲,且空气中检测到微量未知粒子,形似冰晶,但结构复杂如神经元突触。

共语庭紧急成立“静默溯源组”,由五位资深倾听者组成闭环研究团队。他们在格陵兰方舟遗骸所在地建立临时观测站,利用航渡者留下的银色液体残迹制造出一台“反静默共振仪”。仪器启动当晚,天空再次浮现文字,不再是半人马座方向的光明讯息,而是一片漆黑虚空中的血红符文:

>**“你听见的,只是回声。”**

>**“真正的歌,早已失声。”**

这行字持续三秒便消散,但其携带的精神冲击导致七名现场人员陷入深度昏迷。他们醒来后一致描述同一个梦境:一片无边荒原,站立着无数背对世界的身影,每一个都张着嘴,却发不出声音。而在荒原尽头,有一座倒悬的黑色巨塔,塔身由亿万张冻结的脸孔堆叠而成。

“这不是外敌。”一位苏醒的倾听者颤抖着说,“这是我们的另一面……是我们拒绝听见的部分。”

消息封锁未能阻止流言蔓延。恐慌悄然滋生,尤其是在那些尚未接入共感场的偏远地区。有人开始质疑:“共感真的是进化吗?还是另一种控制?”极端组织“独我教”在南美崛起,宣称情感共享是精神殖民,鼓动信徒摧毁记忆树分站。短短两个月,十三座小型共语庭遭焚毁,近百名倾听者受伤或失踪。

面对分裂加剧的局面,共语庭高层召开闭门会议。有人提议加强共感场覆盖强度,以压制负面情绪传播;也有人主张暂时收缩网络,优先修复漏洞。争论持续七十二小时,最终无人达成共识。

直到一个孩子出现在会场门口。

她约莫八岁,赤足踩着大理石地板,发间缠绕着一朵来自格陵兰花海的银瓣小花。没人知道她是如何穿过重重安保抵达此处。她不说话,只是静静站在圆桌中央,然后缓缓抬起手,掌心向上。

刹那间,整个会议室陷入寂静。

所有人脑海中同时浮现出一段记忆??不是影像,不是声音,而是一种纯粹的感受:那是老者化作微光升腾时的安宁,是雪豹产下幼崽那一刻的喜悦,是第一艘光帆飞船脱离地球引力时的轻盈希望。还有,航渡者艾莉娅消散前那一抹微笑,以及半人马座远航者齐声说出“父亲”时的深情。

这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唤醒。

当最后一个画面淡去,会议室里已有十余人泪流满面。主席沉默良久,终于起身宣布:“我们错了。对抗静默,不能靠扩张,也不能靠退守。我们必须更深地倾听??不仅是彼此,还有那些不愿被听见的声音。”

决议通过,“归途计划”进入第二阶段:不再只是寻找方舟,而是主动进入“静默区”,尝试与其中的存在建立对话。

第一批探索队由全感儿童与资深倾听者混编组成。他们前往南美的“独我教”据点,不带武器,不设防御,仅携带着从格陵兰花海采集的种子。他们在村庄外围种下花朵,然后静坐七日。起初无人理睬,第七天清晨,一名少年悄悄走近,摘下一朵花放入耳中。

他哭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