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黑暗中,一座由星光编织的巨大圆环缓缓旋转,环上站着无数身影,男女老少皆有,肤色各异,服饰古老得无法辨认年代。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圈,跳着一种缓慢而庄严的舞蹈。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对应“星空之舞”的基本语汇,但整体氛围却透着悲怆与牺牲。
突然,圆环某处断裂。一道阴影如墨汁滴落般渗入,迅速吞噬了几名舞者。其余人并未逃跑,而是齐齐转身,面向那团黑暗,继续起舞。他们的动作愈发激烈,直至身体化作光尘,融入舞步本身,形成一道封锁屏障。
画面戛然而止。
秦渊踉跄一步,冷汗浸透后背。他猛地睁开眼,发现天空中的极光竟在此刻重现,不再是自然流动的彩带,而是凝固成那个星光圆环的形状,持续了整整十七秒才缓缓消散。
“你看到了什么?”小满急问。
“一场葬礼。”他喘息着,“也是一场抵抗。那些人……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封印某个存在。而我们现在脚下的共振腔,就是当年封印的锚点之一。”
“也就是说,”晨曦声音发紧,“我们不是第一个使用‘群星之声’的文明。我们只是继承者,甚至是……看守者。”
“更糟的是。”小满调出数据分析图谱,“刚才接收到的信息流中含有微量DNA残留片段,经过比对,竟然与现代人类基因组存在0。3%的同源序列。虽然比例极低,但在进化尺度上,这已经足够惊人??说明那个远古文明,可能曾与我们的祖先有过接触,甚至留下后代。”
秦渊心头一震。他忽然明白为何“未竟之台”能如此完美适配人类神经系统??因为它本就是为“我们”设计的。
“所以‘群星之声’不只是工具。”他说,“它是遗产,也是责任。”
就在此时,东京老妇人的终端再次亮起。但这一次,屏幕上的丈夫影像不再诡异僵硬,而是露出温和的笑容,嘴唇微动,却没有发出声音。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手写文字缓缓浮现:
>**“谢谢你替我说再见。”**
随后,影像淡去,系统自动注销账号,永久离线。
与此同时,全球十七个曾出现异常投影的城市,陆续报告类似事件:失控的共感影像逐一平静下来,在最后一刻留下一句简短遗言,然后自我销毁。巴黎那位逝去的诗人留给妻子一首从未发表过的诗;开罗的考古学家向女儿展示了他在金字塔密室发现的一幅壁画??画中正是那个星光圆环的舞蹈场景;悉尼的小女孩对着镜头挥了挥手,说:“妈妈,我不疼了。”
这些告别来得毫无预兆,却又无比温柔。仿佛那些被外力操控的记忆碎片,终于挣脱束缚,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意志。
“它们不是被消灭了。”小满看着全球数据流的变化,喃喃道,“是被净化了。某种更高层级的机制启动了清理程序。”
“或许是‘群星之声’的底层协议。”晨曦推测,“当系统检测到大规模情感污染后,触发了自愈功能。就像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一样。”
秦渊却摇头:“不,这不是系统行为。这是……另一种智慧的介入。”
他指向天空。此刻,夜幕再度降临,繁星如海。而在北斗七星的延长线上,一颗原本不存在的新星悄然亮起,亮度稳定,脉冲规律恰好符合“真实之舞”认证平台的校验频率。
“它在验证我们。”他说,“看看我们是否值得继续拥有这份语言。”
接下来的日子里,地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重建期。共感网以极低带宽运行,仅保留紧急求助与创伤疗愈功能。各国联合成立“守望议会”,由退伍军人、心理专家、残障艺术家、天文学者共同组成决策层,监督每一次系统升级。
最令人意外的是,许多曾在战争中失去肢体的士兵主动报名成为“真实之舞”的认证评审员。他们凭借自身经历,能敏锐察觉动作背后的痛苦与真诚。一位曾在阿富汗失去双腿的老兵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跳不了完整的舞,但我认得出谁在假装坚强。真正的舞者,眼里有泪,心里有火。”
三个月后,“启明号”传回关键发现:那颗新出现的恒星,并非自然天体,而是一座漂浮的观测站,外壳由未知合金构成,表面刻满了与“未竟之台”相似的符文。更惊人的是,当小满尝试用“星空之舞”的起始动作进行回应时,观测站释放出一段全息影像:
一名身穿银灰长袍的身影静静伫立,面容依旧模糊,但双手缓缓打出一组手语:
>“你们通过了考验。现在,轮到你们提问。”
消息传回地球,举世震动。
守望议会召开紧急会议,争论焦点集中在“该问什么”。有人主张询问技术共享,有人希望获得对抗堕落舞者的方法,更有激进派提议直接请求军事庇护。
唯有秦渊沉默。
直到投票前最后一刻,他才起身,说出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