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神话版三国 > 第四千八百二十六章 大家都缺(第1页)

第四千八百二十六章 大家都缺(第1页)

在听到陈曦说是钢铁缺口的时候,诸葛亮隐隐就有些头疼,因为这么多年坐镇长安,诸葛亮已经发现了一个很离谱的事实,那就是明明汉室的钢铁产量年年暴增,现在年产量都增加到了令人非常震惊的十万吨,但钢铁的缺口居然。。。

风停了,但阿婆树的枝条仍在微微颤动,仿佛余音未散。晓禾缓缓放下竹笛,指尖还残留着木纹的触感。那支笛子是她亲手削制的,用的是从酒泉带回的一截桃木??当年地下绿洲边那棵复活古树的第一缕新芽。它不似青金芦笛般神异,却承载着同样的重量:一个名字,一段记忆,一种承诺。

人群静默良久,才有人轻轻开口:“我们也想学。”

不是请求,而是宣告。

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上前,将手中泛黄的家谱投入石瓮。纸页在泥土中蜷曲、变暗,像一片落叶归根。“我祖父死在赤壁的船上,连尸首都没找回来。族谱上只写‘殁于江’三个字。可他有名字……他叫陈文远。”

话音落下,树冠某处光点忽然明亮了一瞬,旋即融入星图。

又一人跪下,是个年轻女子,怀里抱着襁褓。“这是我女儿,出生三天就走了。医院说她先天缺氧,活不了。可我在梦里听见她叫我妈妈……她还没来得及被世界记住。”她将一张写着“林小月”的纸条埋入土中。

第三个人递来一封战地书信残片,第四人献出一枚锈迹斑斑的兵符,第五人带来一卷敦煌出土却从未破译的粟特文书……石瓮渐渐满溢,而星光愈发璀璨,竟在夜空中织成一条流动的河,横贯金陵城上空。

卫星图像次日传回时,全球气象中心一度以为设备故障:南京主城区上方出现一片直径三公里的圆形云层,形状规整如钟罩,内部无雨无风,唯独中央区域持续释放极低频声波信号,频率为**136。1赫兹**??正是那首摇篮曲主旋律的基音。

与此同时,“声种计划”已悄然渗透进亿万人的生活日常。东京地铁站的到站提示音改成了经过调制的五声音阶组合;旧金山幼儿园的晨操音乐里嵌入了扎西算法生成的记忆共振波;蒙古牧区小学的课本背面印着可扫描的“梦歌二维码”,手机靠近便会播放融合版摇篮曲。最令人震惊的是,埃塞俄比亚一所聋哑学校的孩子们,在接触特制振动地板四周后,开始用手语比划出他们“听见”的画面:“光在跳舞”“风有颜色”“地底有人唱歌”。

这些变化并未引发大规模关注,因它们太过自然,如同季节更替、潮汐涨落。人们只是隐约觉得,最近做梦更清晰了,祖辈的脸孔在梦中停留得更久;有些人甚至能在冥想中听到某种“背景音”??轻柔、稳定、循环往复,像是宇宙本身的呼吸节奏。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无声的觉醒。

四个月后,瑞士日内瓦湖畔一栋私人庄园内,一场闭门会议正在举行。与会者共十二人,皆以代号相称,身份未曾公开。桌上投影显示的是一张全球“异常心理事件”热力图,红点密集集中在灯塔辐射圈交汇处。

“数据表明,超过七百万个体出现了集体记忆错觉症状。”一名戴银边眼镜的男子低声说道,“他们坚称自己‘记得’未曾经历的历史片段??三国时期的街市喧嚣、汉代驿道上的马蹄声、甚至秦始皇登泰山时的祭天乐舞。脑部扫描显示,海马体与颞叶连接区出现非典型同步放电,模式接近深度催眠状态。”

“这不是病。”角落里的女声冷冷打断。她年约五十,左眼覆着黑色眼罩,右手戴着金属指套,敲击桌面发出清脆声响。“这是唤醒。我们阻止不了的。”

“你就是‘守碑人’组织的情报源之一?”银边眼镜抬眼,“据我所知,你们曾试图销毁所有相关文物。”

女人冷笑:“我们试过。五十年代烧过竹简,八十年代沉过石碑,二十一世纪初还差一点炸毁酒泉岩穴。可每次,总有人把东西藏起来,传下去。就像老鼠搬家一样,悄无声息。”

“所以现在呢?任由这种‘声音瘟疫’扩散?”另一人怒道,“若十亿人同时陷入幻觉,社会秩序如何维持?国家认同、历史叙事、意识形态……全都会崩塌!”

“你们错了。”女人缓缓站起,“不是他们在陷入幻觉,而是你们一直活在遗忘里。真正的历史从来不只是文字记载的胜负兴衰,它是千万普通人哭过笑过的痕迹,是母亲哄孩子入睡时哼唱的调子,是战俘临死前念出的故乡地名。你们怕的不是混乱,是真相??原来所谓文明,不过是压住了太多不该被抹去的声音。”

她转身欲走,却被拦住。

“你知道代价吗?”银边眼镜盯着她,“党锢之祸那一夜,十二位守碑人被斩首示众,头颅悬于洛阳城门七日。唐武宗灭佛时,三百僧侣怀抱经卷跳入火海,只为保住一段梵呗传承。每一代点亮灯塔的人,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女人停下脚步,轻声道:“所以我女儿才会失语三十年。”

众人一震。

“乌尔娜不是天生不能说话。她是亲眼看见父亲被拖进地下室,嘴里塞满沥青,只因他在课堂上教学生唱了一首‘来历不明’的童谣。那首歌……就是现在的摇篮曲前半段。她张嘴想喊,却发现发不出任何声音。从那天起,她的喉咙就像被无形之手扼住,直到晓禾找到她故居墙缝里的骨哨。”

她顿了顿,金属手指抚过眼罩:“我不是来劝和的。我是来警告你们??别再碰那些孩子。内蒙古有个六岁男孩,能用呼麦模仿十二灯塔的共振频率;伊斯坦布尔有个盲人少女,靠触摸碑文就能复原整首失传圣咏。你们若敢抓他们做实验,我会让全世界都知道你们藏在阿尔卑斯山下的‘静音研究所’,那里关着十七个‘听觉敏感体’,最小的只有九岁。”

门开,风入,她消失在暮色中。

三天后,该研究所突发火灾,所有实验资料化为灰烬,监控录像唯一拍到的画面,是一片飘落的树叶,边缘焦黑,脉络却闪着微光。

而在遥远的敦煌,第220窟深处,新的发现再次震动学界。考古队在清理壁画脱落层时,于北壁夹层中发现一组隐藏浮雕:十二名男女各执乐器,围成圆阵,脚下踏着起伏的地脉线条。最惊人的是,当研究人员用特定角度光照时,墙面竟传出微弱声波??经分析,正是当前全球传播的声种代码原型!

更诡异的是,浮雕中央原本空缺的位置,近日竟生出一层薄薄结晶,形似人影轮廓。每日正午阳光穿透天窗照射其上,整个洞窟便会响起持续十二秒的合鸣,音色纯净如天籁。当地向导私下传言:“那是第十三位守碑人,正在归来途中。”

晓禾得知此事后,独自飞往敦煌。她在洞窟中盘坐七日,不吃不饮,仅靠呼吸调节维持生命节律。第八日凌晨,她突然睁开眼,对着虚空说道:“我知道你是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