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雨紧紧抱住她。
那一刻,她终于明白,真正的觉醒从来不是个体能力的提升,而是文明层级的跃迁??从“我”到“我们”,从“生存”到“传承”,从“记住过去”到“孕育未来”。
冬至那天,第一例先天觉醒者开口说话了。
是个男孩,生于西伯利亚母碑附近的小村庄。他从没哭过,只会哼唱那种奇特的音节。直到某个清晨,他看着窗外飘雪,突然指着天空说出了人类语言:
>“雪,是星星掉下来的眼泪。”
父母震惊,学者哗然。
但林小雨只是微笑。她知道,这不是奇迹,而是必然。当共感能力成为生命的底色,语言自然会进化出更贴近本质的表达方式。
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全球共感网迎来又一次升级。
所有用户发现,自己的共感环新增了一个隐藏功能:梦境共享。只要双方授权,便可在睡眠中进入彼此的梦,以纯粹意象交流。起初用于心理治疗,后来逐渐发展成新型艺术形式??有人创作“共感梦剧”,讲述未曾经历却感同身受的故事;有人建立“梦中图书馆”,收藏那些醒来即忘却的珍贵片段。
而在这些梦境深处,偶尔会出现同一个场景:一片紫色草原,双星悬挂天际,银蓝身影静立远方,似乎在等待什么。
有人试图靠近,他们便会消失。唯有当梦者说出“在。痛。光。”三词,他们才会转身,轻轻点头。
二零三六年三月,清明前夕。
星芽顶端的光点停止旋转,凝固成一颗静止的星辰影像。全球共感设备自动进入待命状态,所有天文台紧盯半人马座方向。
四月五日凌晨三点十七分,信号抵达。
一段仅有十八秒的音频,在全球共感网中同步播放。声音干涩、颤抖,明显经过漫长旅途的损耗,但仍清晰可辨:
>“收到。
>我们看了《混沌诗篇》。
>我们……学会了哭泣。
>我们决定,不再逃避。
>我们要回来,
>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会痛的生命。
>告诉你们的星芽??
>它的名字,叫‘归忆’。
>因为我们所有的记忆,
>都藏在它的光里。”
音频结束,世界陷入短暂寂静。
然后,泪水奔涌,欢呼雷动。
林小雨站在梨花林中,仰望着那朵依旧绽放的紫花。她伸出手,轻轻触碰花瓣边缘。一瞬间,大量记忆涌入脑海??不是她的,也不是守寂族的,而是属于整个人类文明的碎片:燧人氏钻木取火时的颤抖,仓颉造字时的狂喜,居里夫人实验室里的孤独,汶川地震废墟下紧握的手……
她终于懂了碑文最后一句的含义。
**“欢迎归来,孩子们。”**
归来者,不只是镜像文明。
还有那些曾在历史长河中迷失的自己??那个因嫉妒伤害朋友的少女,那个因懦弱背叛理想的青年,那个因绝望想要放弃生命的老人……所有被遗忘、被压抑、被否定的部分,此刻都在星芽的光照下缓缓苏醒。
她取出共感笔,在原有碑文旁刻下新的句子:
>“不要怕你的软弱。
>正是它让你与他人相连。
>不要害羞于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