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那年花开1981 > 第五百三十九章 连你都看出来了(第2页)

第五百三十九章 连你都看出来了(第2页)

众人不解。他只说:“我们现在是靶心,任何反常举动都会被放大。既然他们想演戏,我们就陪他们把戏唱全。”

四十八小时后,款项完成交割。几乎同时,李野亲自将完整的资金流向图、服务器日志备份及涉事人员通讯记录打包,通过机要渠道直送省纪委。

三天内,海南那家公司法人代表落网,供出幕后指使者??竟是董善的妻弟,长期挂职于市机械局企管处。此人以“协助跨区域合作”为由,多次接触一分厂外围财务人员,试图打通资金通道。案情曝光后,市里震动,相关领导被迫公开检讨。

董善被停职调查。

消息传来那天,一分厂食堂破例加菜,工人们自发凑钱买了两挂鞭炮,在厂门口噼里啪啦放了个响。老张喝得满脸通红,拉着李野的手说:“小子,你给咱们工人争了口气。”

李野笑着摇头:“不是我争的,是我们一起争的。”

可他知道,这口气还没完全争回来。真正的大鱼,依旧躲在水面之下。辛琦在电话里说得明白:“董善只是棋子,收网还得看时机。”

于是他开始着手下一步。

一个月后,一分厂正式挂牌成立“企业管理研究院”,对外承接咨询、培训、流程再造服务。首批签约客户包括两家国营钢厂和一家军工配套厂。研究院院长由柯老师担任,副院长则是陈志明与尚宾。更重要的是,所有收益百分之六十归参与项目的职工分红,其余用于技术研发与公益培训。

此举一举三得:既将成功经验制度化输出,又规避了“行政干预”的嫌疑,更关键的是,把改革红利实实在在分到工人手中。

有人问李野:“你不担心别人说你搞山头主义?”

他答:“如果让工人多拿五百块就是山头,那我愿意当这个山头。如果让企业少废一吨料就是主义,那这个主义我举双手赞成。”

风声再度传开。这一次,不再是攻击,而是学习。省内多个地市陆续派出考察团前来取经,甚至有中央部委的研究员悄悄走访一线车间,记录工人口述的改革细节。

春天来得悄无声息。

四月的一个清晨,李野独自来到厂区东门的老槐树下。这里是最早一批工人集资建厂时种下的纪念林,如今枝繁叶茂,遮出一片清凉。他蹲下身,拂去碑石上的落叶,上面刻着几个朴素的大字:“劳动光荣”。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辛琦来了。他穿着便装,手里拎着两个保温杯。

“给你带了茶。”他说,递过一杯,“西湖龙井,去年存的。”

李野接过,轻啜一口,香气氤氲。

“省里有个会,讨论全省国企改革路径。”辛琦望着远处忙碌的装配线,“他们让我推荐一个样板案例。我说,只有一个名字值得提??一分厂。”

李野笑了笑:“那你不怕惹麻烦?”

“怕。”辛琦坦然承认,“但我更怕什么都不做。再这么下去,工厂要垮,人心要散。”

两人沉默片刻。春风拂过,槐花簌簌落下,落在肩头,像雪。

“你知道最难的是什么吗?”辛琦忽然开口,“不是改制度,不是斗对手,是改变人的念头。多少人习惯了跪着拿工资,突然让你站着挣钱,反而害怕。”

“所以我从来不强求。”李野望着车间方向,“我只做一件事??让人看到希望真的存在。”

辛琦点头:“可希望太亮,也会伤眼。有些人宁愿活在黑里,也不愿睁眼看光。”

“那就让他们继续闭着眼。”李野站起身,拍拍裤子上的灰,“但我们不能因此熄灭火把。”

回程路上,马兆先打来电话:“研究院接到第一个海外邀约,越南一家汽车组装厂想引进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预付定金三十万美元。”

李野握着手机,久久未语。

挂断后,他望向车窗外飞逝的街景。霓虹初上,人流如织,城市在暮色中苏醒。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输出,而是一种信念的传递??劳动不应被辜负,工人不该被轻视,改革不该沦为口号。

夜色渐浓,车灯划破黑暗,如同前行的誓言。

而在远方,新的战场已在酝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