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层层展开,中心竟孕育出一颗晶莹露珠。露珠倒映星空,却不止映出今夜之景??它映出了过去百年间所有与此山相关的人物与事件:陆昭坠崖、林知雪执笔、老槐咳血讲述往事、众人踏入昆仑墟、血染无名碑……
最后,画面定格在两个并肩而立的身影上。
男子白衣胜雪,女子青衫如墨。
“你觉得,他们会继续记得吗?”林知雪的声音轻轻响起,似从碑中来,又似从风中生。
“会的。”陆昭望着远方,“只要还有人愿意提起我们的名字,我们就没走远。”
“可总有一天,连我们也无人知晓。”
“那也没关系。”他微笑,“因为记住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就像春风总会吹过山岗,哪怕没人看见,它也真实存在过。”
露珠悄然滑落,坠入泥土。
翌日清晨,山下村庄的孩子们发现,田埂边、屋檐下、井台上,到处开着小小的蓝色花朵。村民们不知其名,便唤作“记娘花”。
一位老农采了几朵泡茶,喝下后竟想起五十年前亡妻的模样,忍不住老泪纵横。
学堂里的先生教学生读诗,念到“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时,全班孩子齐声接道:“**记得住的,便是活过的。**”
先生愕然,查遍典籍,却找不到这句出处。
但他没有否认。
他知道,有些话,本就不该写在书里,而应刻在人心。
数月后,江湖传言四起:一支名为“拾语盟”的新兴组织悄然崛起。成员皆以面具遮面,行动隐秘,专司搜集各地口传历史、整理残卷佚文。他们不争权势,不求名利,只做一件事??让被掩埋的名字重见天日。
盟中核心七人,被称为“七忆使”。他们各自佩戴一枚蓝色花瓣形状的信物,据说能感应记忆波动。
而在所有集会场所的最中央,永远摆放着一部未完成的竹简??封面题着五个遒劲大字:
**《乌龙山拾遗录》**
每当有人加入,便会在这部书中写下一段家族往事。渐渐地,书页泛黄,字迹交错,却始终留着最后一章空白。
据闻,唯有等到天下所有被删之名尽数归位,那一章才会自动填满。
至于谁将写下最终之句?
无人知晓。
唯有每年春雪初融之时,乌龙山顶必现异象:风停云散,天地清明,两道身影并肩而立,俯瞰苍茫大地。
有时他们说话,有时只是静立。
但每个有幸远远望见的人都说,那一刻,心中会自然而然浮现出一句话,仿佛前世就听过千万遍:
>“你还记得吗?”
>“记得。”
>“那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