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抬起头,望向天空。那里,一朵白云正缓缓飘过,轮廓分明,边缘泛着金光。
“云……有边。”她喃喃道,声音沙哑却清晰。
人群爆发出欢呼。就连那位一直冷眼旁观的道士,也默默收起了符纸。
接下来三天,张凡联合县疾控启动紧急响应机制。通过“萤火方舱”青海基地调拨一批特制渐进多焦点镜片,经直升机空投至邻近乡镇,再由马帮接力运送进寨。同时,“烛瞳”系统联动心理干预模块,向阿?推送定制化视觉训练游戏,以卡通蝴蝶引导她主动配合治疗。
最艰难的一关,是说服母亲接受后续营养支持计划。当听说决明子肽剂需每日服用三个月时,女人连连后退,嘴里念叨着“药毒伤魂”。
张凡没有解释成分表,而是拿出手机,播放了一段录音??那是阿依努尔在塔县录制的维吾尔族母亲访谈:“我以前也怕,可当我看到儿子戴上眼镜后第一次叫我‘妈妈’,我知道,这不是背叛信仰,是给了他看清真主赐予之美的眼睛。”
女人听着听着,跪倒在地,放声大哭。
一周后,张凡离开木戛寨。临行前,阿?送给他一幅画:歪歪扭扭的线条勾勒出一个戴眼镜的男人,站在山顶举着火炬,脚下是一片开满野花的山坡。背面写着两个汉字:“光来。”
返程途中,他接到闫晓玉的电话:“教育部决定将‘萤火方舱’纳入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试点,首批一百辆将在五年内覆盖全部边境民族地区。另外……‘烛瞳’情感反馈模块捕捉到一个现象??每当一个孩子成功矫正视力,系统都会记录到一次区域性希望值峰值波动,范围甚至超出物理筛查半径。”
“也就是说,”张凡望着窗外掠过的群山,嘴角微扬,“光明会传染。”
回到苍北医院已是五月。初夏的阳光洒满走廊,护士站传来婴儿啼哭声,生机勃勃。他刚走进办公室,就被院长召见。
“有个国际会议邀请你。”老人递来一份英文函件,“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消除可避免盲症行动’年度峰会,地点日内瓦。他们想请你介绍中国基层视觉健康治理模式。”
张凡翻开文件,看到议程安排中自己的发言标题赫然写着:“从技术赋能到文化共情??一个医生在边缘地带的十年跋涉”。
“我不擅长演讲。”他说。
“但你擅长真实。”院长注视着他,“这个世界需要听见这种声音。”
出发前夜,他整理行李时翻出那枚U盘。插入电脑后,新版本的“烛瞳”界面自动弹出,地图上闪烁的红点比以往更加密集。云南、新疆、西藏、内蒙古、海南岛……无数个曾经被遗忘的角落,如今缀满了希望的星火。
闫晓玉发来最后一条消息:“刚才系统抓取到一段语音日志,来自木戛寨的孩子们集体朗读绘本的声音。AI分析显示,他们的语调中首次出现了‘期待感’情绪标记,概率98。6%。”
他望着屏幕,久久未动。
次日清晨,航班起飞。飞机穿越云层时,阳光倾泻而入。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一双双终于看清世界的眼睛??阿?数星星的模样,库尔班画下的太阳,阿?抬头看见云边的那一瞬……
这些目光,曾被贫困遮蔽,被误解封锁,被宿命论断,如今却一一穿透迷雾,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抵达日内瓦万国宫那天,会场座无虚席。各国代表、公共卫生专家、非政府组织负责人齐聚一堂。主持人介绍完毕,全场掌声雷动。
张凡走上讲台,没有使用PPT,也没有引用统计数据。他只是举起手机,播放了一段一分钟的音频??那是木戛寨清晨的真实录音:鸟鸣、溪流、孩子们嬉笑跑过石板路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稚嫩的声音清晰响起:“老师,今天的字我都看得见!”
silencespreadacrossthehall。
然后,有人开始鼓掌,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最终,整个大厅起立致敬。
他在演讲结尾说:“我们常以为医学的目标是治愈疾病,但我越来越相信,它的真正使命,是帮助人们重新获得‘看见’的勇气。不是所有光都来自太阳,有时候,它始于一个医生蹲下身时投下的影子,始于一句‘让我帮你看看’的温柔承诺。”
会后,多位国际同行主动洽谈合作意向。WHO官员当场表态,愿将“萤火方舱”列为南亚、非洲偏远地区援建示范项目。阿依努尔连夜发来消息:“塔县又有两个新牧区申请接入系统,家长们说,他们不想再让孩子‘摸着命运走路’。”
回国当晚,张凡独自来到医院天台。城市灯火如海,浩瀚无垠。他掏出那袋干玫瑰花,轻轻撒向夜风。花瓣旋转着升腾,仿佛一群归巢的蝶。
手机亮起,是闫晓玉的新消息:“新数据出来了。全国累计受益儿童突破八十万。最新一轮筛查发现,偏远地区儿童屈光不正矫正率从三年前的12%提升至67%,早期眼病漏诊率下降至9%以下。‘烛瞳’预测模型显示,按照当前趋势,十年内我国可避免盲症发生率有望降低80%以上。”
他回复:“告诉孩子们,别怕看不清,我们一直在路上。”
风停了,星空低垂。远处医院大楼的LED屏悄然变换字样,映照整条街道:
“致每一位点亮童年之光的人??你们所见,终将成为世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