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医路坦途 > 第九百零二章 成人质了(第2页)

第九百零二章 成人质了(第2页)

张凡静静听着,心中涌动着一种久违的踏实感。这不是他在主导,而是当地人真正接纳并参与进来了。技术落地的终点,从来不是设备安装完毕那一刻,而是当它成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

傍晚,他独自走到寨外山坡。野花遍地盛开,风吹过时,整片山谷如同铺展的彩缎。他掏出手机,翻出那张阿?送的画??“光来”。背面两个歪斜的汉字,如今看来竟有种庄严的诗意。他拍了张照片发给闫晓玉:“告诉系统,这不是终点,只是一个起点。”

当晚,他写下一段语音日志:“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烛瞳’能捕捉到希望值波动。因为当一个孩子看清世界的同时,整个社区的认知也在发生偏移。盲区不只是生理的,更是心理的、文化的、代际传递的。我们做的不是矫正视力,是在修复一种看待自身命运的方式。”

三天后,病情稳定的母亲终于同意随医疗队下山住院观察。临行前夜,她在火塘边织了一块麻布,亲手缝成一个小荷包,塞进张凡手里。里面没有金银,只有一颗晒干的红果、一根银线穿起的蝶形骨片,还有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上面是阿?用铅笔写的三个字:“谢谢你。”

“她说,要你带着它们,去找更多看不见的孩子。”普秀英翻译道。

张凡将荷包贴身收好,点了点头。

返程途中,直升机掠过层层叠叠的群山。云海翻腾,宛如银河倾泻。他闭上眼,耳边响起孩子们齐声朗读的声音,一声声,像春风拂过冰封的河面。

回到苍北医院已是五月末。初夏的蝉鸣填满了走廊,新生儿科传来第一声啼哭,清亮如笛。他刚换上白大褂,就被院长叫进办公室。

“日内瓦会议的视频上了央视新闻联播,”老人笑着递来一份简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函,希望在中国设立全球视觉健康创新实验室,地点由我们自主申报。”

“选哪儿?”

“我觉得,”院长看着他,“不如就放在怒江,放在木戛附近。让那座山,也成为光的源头。”

张凡沉默片刻,轻声道:“好。”

当天下午,他主持召开“萤火方舱2。0”规划会。团队决定在未来三年内实现三大突破:一是研发适用于极端环境的太阳能驱动筛查终端,可在无电无网状态下连续工作72小时;二是构建“民族语言医学语料库”,覆盖藏、维、彝、傣等二十六种少数民族语言,确保AI诊断报告能精准传达;三是推出“光影伙伴”计划,遴选百名曾受益于项目的青少年,培训为基层视觉健康志愿者,实现“被照亮者反哺黑暗”。

会议结束时,夕阳正斜照进会议室。投影幕布上,全国地图上的红点密如繁星。闫晓玉忽然说:“你知道吗?最近系统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每当某个区域的孩子成功复明,周边五十公里内的疫苗接种率、入学率和家庭收入水平都会出现小幅但显著提升。”

“说明什么?”

“说明看得见,才能走得远。”她微笑,“一个人的眼睛亮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轨迹都在改变。”

那一晚,张凡失眠了。他起身走到天台,城市灯火依旧浩瀚,但他眼前浮现的却是木戛寨的星空??漆黑如墨,却缀满晶莹。他拿出手机,给所有参与过项目的成员群发了一条消息:“从明天起,我不再只是医生。我是阿朗,是追光的人。愿我们永远记得,每一次出发,都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重要,而是为了让那些本该闪耀的眼睛,不再被迫蒙尘。”

凌晨四点,第一条回复来了,是阿依努尔:“塔县的孩子们今早自发组织了一场升旗仪式。他们说,国旗的颜色,以前是模糊的一团红,现在能看清五颗星星的位置了。”

紧接着,青海基地传来消息:首批十辆新一代“萤火方舱”移动诊疗车已完成装配,车身印着一行烫金小字??“致未来明亮的眼睛”。

再后来,云南某山村小学的老师发来一段视频:全班学生戴着统一镜框,在操场上拼出巨大的“光”字。镜头拉远,青山环抱之中,那个字熠熠生辉,仿佛燃烧在大地之上。

张凡静静看着,泪水无声滑落。

他知道,这场跋涉还远未结束。前方仍有无数山寨隐匿于云雾之间,仍有千万双眼睛在等待第一缕清晰的晨光。但此刻,他不再感到孤独。

因为他已看见,那束最初由他点燃的微光,正在无数人手中传递、放大,终将汇成一片不可阻挡的星河。

风又起了,吹动医院门前的国旗,猎猎作响。远处教学楼传来早读声,琅琅如歌。

新的一天开始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