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在北面的比什凯克和阿拉木图,情况则要差很多。比什凯克还好点,阿拉木图则需要重新开始的感觉。
现阶段因为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单纯靠朝廷出钱出力,也只能徐徐图之了。加紧分化安西侯的势力很有必要,前提投入的数百万移民,作为一个基础才能起到整个安西长治久安的效果。
所以,必须將安西侯封地的驻军纳入整个安西的统一指挥体系之中。增加驻军数量,迫使安西侯就范是必须的。
想到这里,贾璉起身前往御书房,李元日常阅览政务简报,看见贾璉进来行礼,起身示意免礼。
贾璉详细的说明安西的近况后,李元不禁嘆息道:“安西还是太远了,地理环境又甚为恶劣,交通不便导致割据容易。现在朝廷打通了新省进入安西的北路,行推恩之策,朕恐安西侯有不臣之心。安西一失,新省震动啊。新省有事,陕甘不寧。”
贾璉笑道:“陛下所率深远,高屋建瓴。以微臣之意,还是要增加驻军,威压当地之余,分化安西侯所部,使其为朝廷所用。”
李元点点头:“那便再新编一个独立二师,增援安西。所幸现在铁路修到了玉门,否则后勤、人员运输的压力更大。”
贾璉道:“开放流放罪官的子弟从军的策略是对的,如此能在新省就近招募足够的兵源,同时还能补充粮草。朝廷要做的事情就是补充军备,如此压力要小很多。”
李元道:“就这么定了,卿令人擬条陈,儘快安排下去照办。”
贾璉没著急走,而是说了白莲教的事情,李元听了呵呵冷笑:“此辈素来不敬朝廷,没曾想在安西还反过来了。”
贾璉道:“太平盛世,此辈没了生存的土壤,去了安西反而有了发展的机会,当地矛盾不仅仅有族群矛盾,还有信仰矛盾。国人去了安西,肯定不能接受当地的那些信仰,这给了白莲教趁虚而入的机会。如今该教做大,武力打压成本太高了。微臣的意思,还是要以利诱之,分化瓦解。同时还要利用白莲教,对抗当地信仰的侵蚀。”
嗯,用魔法打败魔法。
李元对此倒是没有太多的经验,出於对贾璉的信任道:“既然如此,那便给他们一个合法的身份。”
国家强大之时,皇帝自然也非常的自信,相信这帮人搞不出啥太大的动静来,既然对靖边有用,那就用吧。
安西的长治久安,还是要看如何加强与內地的联繫,尤其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经济,要学会就地造血。
至於那些被流放到新省的官员和家族,给他们的子弟一个从政从军的机会,那真就是朝廷开恩了。否则他们一辈子都要留在新省吃沙子。
说完这些事情后,李元突然停顿了一下,贾璉耐心的等著。
“朕欲往江南一游,卿以为如何?”李元迟疑的开口问一句,贾璉听了微微一笑:“天下都是陛下的,不过去江南,有何不可?”
李元听了面色一喜道:“朕不是担心臣子们抱怨劳民伤財么?”
贾璉笑道:“今时不同於往日,陛下出行,无需黄土垫道,前呼后拥,只需一趟专列,二日可抵。所需的费也不大,倒是地方上的接待压力不小,陛下內帑充裕,没必要为难地方上。”
李元听了顿时大喜,高兴的一摆手道:“朕就是这个意思,內帑的钱,想去哪就去哪。说起来,朕还想停了各地的贡品呢。”
贾璉听他激动,赶紧拦著:“贡品减少数量可以,绝对不能停。每年意思一点即可,不必地方官府出面,只需商家与內务府对接即可。”
李元是知道其中关节奥妙的,立刻点头道:“確实如此,只是如此一来,地方官员恐心生怨懟,政务一道不免懈怠。”
贾璉道:“陛下体恤地方,地方官员若因此心生怨懟,怠慢政务,即便是换个地方做官,也不见得能勤政爱民。”
李元点点头:“说的也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算了,贡品还是通过地方官府操办,没必要节外生枝。”
既然李元这么说了,贾璉也不好叫话落地,当即道:“陛下若体恤地方之心,古之圣君也不过如此。”
“是么?哈哈哈!”李元实在是压不住了,哈哈大笑。
贡品这个东西,真就是一把双刃剑,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进宫皇家的產品,那就是最好的gg。但是从当地百姓的角度看,如果地方官员拿著这个做文章,过度摊派,那就是要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