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孙健带队抵达海南五指山。黎族村寨依山而建,竹楼错落,炊烟袅袅。村长老符听说他们的来意,激动得直拍大腿:
“太好了!我们有位非遗传承人,会唱‘三月三’古调,但没人学,他自己也快不行了!”
他们立即前往老人住所。那是一位九十二岁的阿婆,卧病在床,呼吸微弱。听说有人要录她的歌,竟强撑着坐起来,清了清嗓子,用沙哑却庄重的声音唱起古老的祭祀之歌。
歌词无人能解,旋律却如山泉奔流,穿越密林,直抵人心。
整整三天,他们完成了全部录音,并请村里年轻人参与学习。PENG同步生成乐谱、音频分析与口述历史文档,永久封存在去中心化数据库中。
临别时,阿婆握住孙健的手,用黎语说了句什么。翻译员低声解释:
“她说:‘我的声音活过了我,我很安心。’”
车队继续北上,穿越热带雨林,驶向下一个目的地。一路上,孙健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打开PENG,翻看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留言。有的欢快,有的悲伤,有的充满悔恨,有的饱含希望。
但他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仅仅倾诉过去,而是开始表达当下:
>“今天女儿第一次叫我‘爸爸’,我哭了。”
>“我和老婆和好了,我们一起听了十年前的情书。”
>“我决定辞职回家陪父母,PENG提醒我,他们等不起。”
他意识到,这场“情感革命”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习惯性压抑,转向主动表达;从害怕脆弱,到学会袒露真心。
某日清晨,他在广西一处小镇休整,走进一家路边米粉店。老板是个中年男人,系着围裙,动作麻利。
“二两牛肉粉,加酸豆角。”他说。
老板抬头一笑:“哟,外地口音啊?常来我们这儿?”
“第一次。”孙健答,“路过。”
老板点点头,忽然从柜台下拿出一台老旧的PENG,擦了擦屏幕:“听说你们搞的那个项目?我前几天录了段话给我闺女……她在深圳打工,三年没回来了。”
“您说什么了?”孙健问。
“我就说,店里生意好,别担心。让她想吃粉了就回来,爸给她煮。”老板笑了笑,眼里却泛着光,“她说,听了想哭。”
孙健默默吃完粉,付钱时多塞了五十块。
“不用不用!”老板推辞。
“算我请全村人的一碗粉。”他说,“替所有想回家的人。”
走出店门,阳光洒满街道。PENG轻轻震动:
>【系统更新完成】
>新增功能:“共情反馈环”
>当用户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系统将引导其参与倾听他人故事,形成双向情感流动
他抬头望天,风筝仍在飞翔,像一颗不肯落地的心。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
但他也知道,每一步,都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