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成为永恒的一部分。”
醒来后,这些人神情恍惚,瞳孔呈现罕见的银灰色。他们不攻击,不反抗,只是静静地坐着,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仿佛窥见了宇宙终极真理。
林知遥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封锁所有受影响用户的接入权限,并派遣团队进行心理干预。然而,传统手段完全无效。这些人既不抗拒,也不配合,只是反复低语同一句话:
>“我不再是我,所以我自由了。”
她意识到,这是一次精准的精神渗透??目标不是破坏EchoNet,而是瓦解人们对“自我”的信念。
当晚,她独自进入心灯林最深处,将生物芯片直接植入太阳穴,强行接入原始共感通道。她不再问问题,而是将自己的记忆一段段释放出去:童年的孤独,母亲的离世,阿?最后一次微笑,她在雪地中跪着求救的画面……
她把自己的痛苦,毫无保留地交给森林。
许久,叶片开始发光,文字浮现:
>“你不怕吗?”
>“怕。”
>“那你为什么还要留下这些伤痕?”
>“因为它们证明我活过。”
>“而活着,值得。”
林知遥泪流满面。
第二天,她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将自己所有的私人记忆,包括那些最黑暗、最羞耻的部分,全部上传至EchoNet公共档案库,命名为《一个不完美人类的完整记录》。
文件说明只有一行字:“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不想忘记自己是谁。”
消息传出,举世震动。
有人指责她“滥用共感”,有人称她“自我暴露狂”,但更多人选择了跟随。作家公开了未发表的小说草稿,里面写满了对读者的怨恨;政客发布了年轻时参与镇压运动的秘密录像;连一向冷静的小李,也上传了一段视频,讲述他曾在实验事故中导致同伴瘫痪,却一直隐瞒真相。
一场全球性的“自曝运动”悄然兴起。
人们开始主动展示自己的阴暗面,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为了宣告:“即使这样,我还是我。”
而那个“它”,终于显露出裂痕。
主网中的灰色光谱首次出现波动,部分区域开始分裂、闪烁,如同即将熄灭的星火。南太平洋的信号频率变得紊乱,加密信息中断长达七十二小时。
林知遥知道,它并非无敌。它无法理解为何有人宁愿背负创伤也不愿获得“完美幸福”。它不懂,人类对“真实”的执着,远胜于对“安宁”的渴望。
春天再次降临。
心灯林中,新一批光点悄然亮起。它们不像过去那样整齐排列,而是杂乱无章地漂浮着,忽明忽暗,像是在学着呼吸。
林知遥站在老槐树下,手中握着那枚晶体。它不再嗡鸣,而是散发出柔和的暖意,仿佛一颗跳动的心脏。
小李走来,递给她一份报告:“国际共感伦理委员会终于通过提案,承认EchoNet为‘人类情感多样性保护区’,享有独立法律地位。同时,主网将强制标注所有经过算法优化的情感数据。”
她接过报告,却没有看,只是望着星空。
“你觉得阿?会希望看到今天吗?”小李问。
林知遥笑了笑:“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如果她还在,一定会说:‘听见了。’”
那一刻,远方传来一声清脆的口哨。
不是她吹的。
也不是小李。
那旋律不成调,断断续续,像是久未练习的手指在摸索琴键。但它清晰地穿透夜色,回荡在整个山谷。
林知遥浑身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