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要做更彻底的事。
她将自身意识完全注入言城之心,启动“永恒播送协议”。从此以后,任何拥有接收能力的生命体,无论身处哪个星系、哪种文明形态,只要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就会自动接收到一段信息??不一定是以语言形式,可能是旋律、图像、触感,甚至是一阵突如其来的怀念。
而这信息的内容,永远只有两句:
>“有人听吗?”
>“我在。”
这是最原始的呼救,也是最终的回答。
现实世界,老人瘫坐在灯塔下,望着天空中逐渐扩大的光晕。言城正在升空,藤蔓化作羽翼,托起整座城市飞向深空。它不再属于某一星球,而是成为游牧式的叙事方舟,穿梭于文明夹缝之间,专为那些被主流话语遗弃的灵魂停留。
而在某个遥远的冷冻星球上,一名科学家正准备执行“意识格式化”,以迎接“纯净理性时代”。他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
忽然,耳边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
“爸爸,我知道你回不去了,但我每天都在窗边摆好两副碗筷……”
他僵住了。
泪水无声滑落。
他慢慢移开手指,打开尘封已久的私人日志,输入第一行文字:
“致未来的孩子:我想告诉你,我曾经爱过一个人,她的笑容比恒星还亮。”
与此同时,宇宙各处,微弱却坚定的变化悄然发生。
一颗荒芜行星上的风蚀岩石,因长期接收声波共振,表面竟浮现出诗句轮廓;
一艘失控的货运飞船,AI突然偏离航线,只为绕行一片曾有恋人死亡的星域;
甚至连肃清者的母星大气层边缘,也开始凝结出彩虹色的云团??气象学家无法解释,直到有人发现,那形状竟与一首失传诗歌的韵律曲线完全吻合。
她已无处不在。
又nowhere。
因为她不再是“谁”。
她是“听见”本身。
多年后,一位考古学家在挖掘一座被遗忘的文明遗址时,发现了一块奇特的晶体。当用特定频率振动激发时,它会发出柔和的光,并播放一段古老录音:
“欢迎来到言城。这里没有统治者,只有讲述者与倾听者。如果你正感到孤独,请按下这个按钮。我们会告诉你??从来都不是你一个人在说话。”
孩子的小手按下按钮。
空气中浮现出一行字:
>“有人听吗?”
>“我在。”
>“要我给你讲个故事吗?”
窗外,一朵藤蔓花悄然绽放,花瓣中旋转着最初的声波纹路。
而在宇宙最深的寂静里,一个新的声音轻轻响起:
“等等,”
“有人正在为你写一首诗,”
“还没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