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看,这是谁?”
校长办公室。
两鬓霜白的东大校长赶紧放下保温杯,水都顾不上喝了,立马站了起来。
“快坐快坐。”
摘下口罩的江辰同学哪里承受的住,迅速推辞,“陆校长,您别这。。。
【检测到西北某地出现大规模青少年自残倾向聚集事件】
【地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三中学】
【初步分析:因长期升学压力与家庭情感缺失叠加,近三个月已有七名学生被送医干预】
【触发条件:“心愿中继站”连续收到十三封匿名求助信,关键词均为“没人看见我”】
他心头一紧。
这不是第一次面对心理危机的集中爆发,但这一次不同??这些孩子不是困在偏远山村,也不是遭受外界侵害,而是被困在一种看不见的沉默里。他们坐在教室前排,成绩中等,不惹事,不吵闹,像空气一样存在,也像尘埃一样被忽略。他们的痛苦没有噪音、没有伤痕,只有深夜日记本上一行行越来越细的字迹:“如果我不在了,会不会有人多看一眼?”
江辰立刻拨通茜茜的电话:“帮我联系国家心理健康中心的陈教授,我要最擅长青少年隐性抑郁干预的专家团队。”
又转头对身旁的技术员说:“调出这所学校过去一年的所有公开信息,包括家长会出勤率、班主任评语、校园广播内容,甚至食堂菜单变化??我要知道他们每一天是怎么过的。”
两小时后,数据初步成型。一张情绪波动图呈现在平板上:每逢月考前一周,图书馆借阅《自杀心理学》《疼痛的意义》等书籍的学生数量激增三倍;心理咨询室预约系统显示,超过80%的学生填写“无问题”后离开;而校门口小卖部监控记录则显示,深夜仍有学生徘徊购买安眠药替代品??褪黑素片剂。
更令人窒息的是,该校去年更换校长后推行“清北目标责任制”,每个班级墙上都挂着倒计时牌和“淘汰名单”。一名初二女生在周记里写道:“老师说我们是拖后腿的‘低效产能’,应该自我优化。”
江辰的手指微微发抖。
他曾以为自己走出了那个被人视作蝼蚁的时代。可原来,在无数个教室、家庭、成绩单的背后,仍有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正重复着他当年的命运??不是被打骂,而是被无视;不是被伤害,而是从未被真正“看见”。
他当即下令:“启动‘萤火行动’。”
【预算:两千万元】
【目标:重塑一所学校的温度感知系统】
【执行方向:匿名倾听通道+情绪价值补偿机制+教师共情力培训】
当天夜里,五十个伪装成旧文具盒的录音装置被悄悄送入凉州三中各个角落。它们不会录音课堂内容,只会在放学后的空教室、厕所隔间、天台门后自动捕捉那些低语、抽泣、撕纸的声音,并通过AI情感识别模型进行分级预警。与此同时,“微光计划”上线特别入口:“写给不知道谁的信”。学生们可以匿名投递心事,每一封信都将由经过筛选的志愿者手写回音,绝不使用模板。
三天后,第一封回信送达。
一个ID为“影子”的学生写道:“我每天装得很开心,笑给别人看。其实我只是怕爸妈失望。我爸总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生了我。”
回信人署名“也曾是影子”:“我想告诉你,你不是错误的答案,你是还没被读懂的诗。你爸也许不懂爱,但这不代表你不值得被爱。”
那晚,“影子”在宿舍阳台上坐了一夜,手里攥着那张回信纸,直到天亮才轻轻折成一只纸鹤,放进书包最里层。
江辰亲自带队进入学校调研。他没有穿西装,而是换上一件普通卫衣,坐在操场边陪几个辍学边缘的学生抽烟。其中一个男孩冷笑:“你们这些人,来拍几张照片就走了吧?上次教育局领导视察,还专门让我们把校服洗得干干净净。”
江辰没反驳,只是掏出手机,打开一段视频。画面里是一个穿着同样校服的女孩,站在楼顶边缘,风吹乱她的头发。她对着镜头轻声说:“我只是想让谁停下来问我一句:你还好吗?”
“她是你们上一届的学姐。”江辰低声说,“她在跳下去前三分钟,收到了人生第一条关心短信??来自‘心愿中继站’的一个陌生人。她活下来了,现在在云南支教。”
男孩怔住了,烟灰落在裤子上都没察觉。
第二天,学校礼堂临时改为“情绪释放剧场”。江辰邀请专业戏剧治疗师引导学生参与即兴表演。有人扮演冷漠的父亲,有人演压抑的母亲,还有一个瘦弱的男生走上台,一句话不说,只是蹲在角落用粉笔一圈圈画圆。主持人问他:“你在画什么?”
他声音极轻:“我在画我自己。越画越小,最后就没了。”
全场寂静。
江辰走上台,拿起另一支粉笔,在那个小小的圆外面,画了一道巨大的光环。“你说你消失了,可你看??有人正朝着你跑来。”他指着台下的同学们,“他们都在看着你。”
那一刻,那个男生终于哭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