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持续两周,校园氛围悄然改变。走廊里开始出现手绘的情绪表情墙,学生可以用磁贴标记今天的心情;食堂新增“静音餐桌”,供需要独处的人安心吃饭;班主任不再只关注成绩排名,而是每周必须完成五次“非功利对话”??即与学生聊一次与学习无关的事。
更重要的是,十三名高危学生已被接入长期心理援助网络,其中四人主动提出愿意见家长调解关系。一位母亲在听完女儿三年来的秘密录音后,跪在地上抱着她说:“妈妈对不起,我一直以为乖就是快乐。”
江辰离开那天,校长把他叫到办公室,递上一份文件??是全校教师联名签署的《教育人性公约》草案,第一条写着:“每一个学生都不是数字,而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世界。”
他点点头,没说话,只在末尾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返程途中,他打开“微光计划”后台,发现“萤火行动”已自发衍生出民间版本。全国各地有三百多所学校教师申请加入试点,更有十万网友众筹制作“倾听明信片”,寄往偏远地区中学。每张卡片背面都印着一句话:“你不必发光,只要你愿意开口,就会有人接住你的暗。”
而就在同一时间,李建国突然打来视频通话。
这个曾因“K系统”崩溃而自我放逐的前程序员,如今已成为“微光计划”技术组核心成员。他脸色凝重:“江总,我们在整理全国心理危机数据时,发现了一个异常模式??在过去五年中,每年九月前后,青少年自杀率会出现短暂但剧烈的峰值。我们原以为是开学压力所致,但现在看来……背后可能有一股人为操控的力量。”
江辰皱眉:“什么意思?”
“我们追踪了部分社交媒体上的隐秘群组,发现存在一个名为‘归零者联盟’的加密社区。成员以‘解脱导师’自居,专门诱导情绪脆弱者相信‘死亡是最彻底的自由’。他们发布精心设计的心理瓦解话术,比如‘你已经尽力了’‘这个世界不需要你原谅’‘最后一程,让我陪你走’……听起来像安慰,实则是催命符。”
屏幕切换,显示出一段聊天记录:
>用户A:我想结束一切。
>解脱导师C:你不是软弱,你是清醒。大多数人麻木活着,而你选择了诚实面对痛苦。
>用户A:可是我还想妈妈……
>解脱导师C:那就给她留封信,告诉她你是为她好才走的??免得她将来为你操心。
江辰拳头猛地砸向桌面。
“查!所有人际关联、资金流向、服务器节点,全部深挖!”
他又补充一句:“这次我不只要救人,还要把那些躲在黑暗里推人坠落的家伙,一个个拖出来晒太阳。”
七十二小时内,联合网安部门展开收网行动。三个境外服务器被定位摧毁,十七名涉案人员落网,其中包括两名曾受过高等教育的心理咨询师??他们利用专业知识包装极端言论,伪装成“心灵疗愈导师”,收割绝望者的信任与生命。
案件曝光后,舆论哗然。
江辰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当善意需要实名认证时,恶却可以匿名传播。我们必须建立比深渊更深的守护机制。”
于是,“微光计划”紧急升级AI防护盾,能够实时扫描全网千万级文本流,识别并拦截具有心理诱导风险的语言模式。同时推出“心跳守护协议”:任何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布疑似告别内容,系统将在十分钟内自动触发三级响应??先是AI陪伴对话,再是志愿者介入,最后联动家属与警方。
一个月后,这套系统成功阻止了第107起潜在自杀事件。
其中最惊险的一次,是一名十六岁女孩在微博写下:“今晚月亮很圆,我也该回家了。”
系统瞬间识别出“回家”在此语境下的死亡隐喻,立即启动追踪。志愿者发现她位于杭州某大桥附近,立刻通知巡警。救援人员赶到时,她正站在栏杆外,鞋尖已悬空。听到有人喊她名字,她回头愣住:“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因为有人一直在等你说话。”志愿者红着眼眶抱住她。
江辰得知此事后,独自来到数据中心顶层天台,点燃了一盏电子河灯。屏幕上,无数光点缓缓升起,代表着被挽救的生命轨迹。他轻声念出每一个未曾谋面的名字,仿佛在完成一场迟来的祭奠。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就在“萤火行动”逐渐平息之际,一封来自新疆塔克拉玛干边缘小镇的信件悄然抵达。寄信人是一位维吾尔族老教师,字迹歪斜却坚定:
>江先生:
>我教了四十年书,亲眼看着沙漠一点点吞掉水源,也看着孩子们的眼睛一点点失去光彩。
>他们问我:“老师,为什么风总是吹走我们的课本?”
>我答不出。
>直到看见新闻里你说:“只要还有人心存希望,这片土地就不会真正荒芜。”
>我想试试。我们这里有三十个孩子,最大的梦想是看到一片绿。
>你能帮我们种一棵树吗?不求成林,只求有个影子,让他们知道,扎根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