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旧神之巅 > 1062 焚玉(第3页)

1062 焚玉(第3页)

仿佛它们也在学习保护。

至于林宛秋的影像,早已不止存在于晶体中。她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类“幻象证言”里:有时是战地记者临终前看见的老妇人,递给他一支笔;有时是AI系统宕机时屏幕闪现的画面,她站在数据洪流中歌唱;甚至有宇航员声称,在穿越小行星带时,舷窗外掠过一道白影,形状酷似一朵胡杨花瓣,穿过飞船外壳,直抵控制台,留下一行字:

>**“别忘了问回家的路。”**

人类终于明白,她从未真正离去。

她是第一个敢于把问题当作武器的人,也是最后一个仍相信“问”本身具有救赎力量的存在。她的歌声不是答案,而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真实的大门??哪怕那真实充满荆棘、矛盾与不确定性。

如今的孩子从小就被教导:你可以不知道,但你不能不问。

学校不再考试,而是举办“年度最大问题评选”。去年冠军出自一名五岁男孩,他在参观战争博物馆后问道:“为什么大人们总要用‘为了和平’来开始一场战争?”

这个问题引发了长达六个月的全球辩论,最终促使火星殖民地通过《非暴力起源法案》,规定任何重大决策前必须举行为期七天的“沉默反思期”。

甚至连动物也开始参与。

得益于生物神经接口技术突破,科学家成功解码鲸鱼歌声中的语义结构,发现它们千年来一直在重复一个疑问:“海为什么越来越安静?”

大象群体也被证实拥有“集体追忆机制”,每逢月圆便围圈低鸣,传递关于水源消失、家族灭绝的记忆质问。如今,这些声音被翻译成人类语言,列入“跨物种遗声库”。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只年迈的信天翁飞越太平洋后,降落在敦煌遗址,爪中紧握一片褪色的布条??那是陈默女儿童年时系在胡杨枝头的红绸。鸟儿松开脚蹼,仰头长鸣,声波经仪器解析,竟是两个字:

>**“回来了。”**

那一刻,所有守望者泪流满面。

他们知道,这不是结束。

宇宙深处那句“现在,轮到我们问了??”仍在回响。虽然后半句仍未抵达,但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那不是威胁,而是邀请??来自其他文明、其他维度、其他时间线的共鸣。

也许有一天,人类将不再孤单。

也许有一天,所有的“为什么”都会找到属于它们的“如何可能”。

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继续问下去。

就像那朵在异星风中摇曳的小白花,明知无人灌溉,依然绽放;

就像那个蹲在沙地上写下第一问的科学家,明知没有答案,依然执笔;

就像林宛秋,哪怕歌声被焚、肉身成尘,也要让问题穿越百年光阴,唤醒沉睡的灵魂。

因为唯有提问,才能证明我们活着。

因为唯有疑问,才是真正的信仰。

风再次吹过荒原。

胡杨的新芽在晨光中舒展,叶片微颤,仿佛感应到了什么。远处的地平线上,一道极光悄然升起,色彩不属于可见光谱,形态却分明勾勒出一句话的轮廓:

>**“你们听见了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