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燃青葱时代 > 第867章 有渔 给我留点行不行(第2页)

第867章 有渔 给我留点行不行(第2页)

“老师……奶奶会不会怪我没织好?”他声音发抖。

她蹲下身,将他搂进怀里:“不会的。她只会心疼你淋雨了。”

那一夜,她在病房守到凌晨。窗外雨声如注,病房里只有监护仪规律的嘀嗒声。她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也曾这样守过父亲??那次是他喝醉后胃出血,她一个人在急诊室外坐了一整晚。那时她多希望有个人能来问问她累不累,哪怕只是一句“辛苦了”。

如今,她成了那个问话的人。

第二天雨停,阳光破云而出。医生宣布老人转危为安,只需静养。更令人惊喜的是,社工传来消息:政府已将王小舟家列入老旧小区改造优先名单,两个月内将完成房屋修缮,并为其母提供社区保洁岗位。

“她说……她想堂堂正正地赚钱养儿子。”社工在电话里说。

袁婉青望着病房外盛开的樱花,轻轻点头。

五一前夕,“家书归途”展览移师省博物馆,展出规模扩大三倍。除了原始信件与音频,新增互动区允许观众现场录制语音明信片,扫码即可发送至指定手机号或存入公共声音库。

开展当天,许雯来了。她穿着素色长裙,站在自己的展区前久久不动。墙上挂着她与林晓阳视频截图,配文是:“有些爱,从未断绝,只是换了方式存在。”

一名记者上前采访:“您后悔当年没挽留他吗?”

她摇头,微笑:“我不再问如果。我只知道,当他终于愿意回头看一眼时,我还在原地等他,这就够了。”

展览第七天,林晓阳独自前来。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外套,背着一个旧双肩包。他在许雯的录音播放器前站了很久,手指轻轻抚过耳机边缘,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陈默远远看着,没上前打扰。直到对方离开,才走过去重播那段音频。许雯的声音再次响起:

>“如果你哪天愿意停下,我想请你喝一杯热茶,不说过去,也不谈将来,就看看窗外的树影,像从前那样安静地坐一会儿。”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袁婉青所说的“桥”是什么??不是强行拉近的距离,而是让彼此在各自的位置上,依然能听见对方的心跳。

五月下旬,项目组迎来新一批志愿者。其中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名叫赵承志,曾在监狱服刑八年,因误伤他人致残。出狱后四处碰壁,直到看到中心招募启事。

“我知道很多人觉得我们这种人不该靠近孩子。”他声音低沉,“但我只想做点事,证明我不是坏到底的人。”

袁婉青没有犹豫:“只要你真心愿意倾听,这里永远有你的位置。”

她安排他协助整理声音档案,负责誊录那些模糊不清的录音文字。起初他动作生涩,常因过去的阴影而自我怀疑。直到某天,他听到一段服刑青年写给女儿的录音,忍不住在办公室角落哭了整整半小时。

后来,他主动申请参与“高墙之声”特别计划??收集监所在押人员写给亲人的信件与录音,经家属同意后纳入展览与广播。他说:“也许我的存在本身就能告诉某些孩子:爸爸虽然犯过错,但也在努力变好。”

六月中旬,第一届“亲子共读营”开班。每周六上午,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由项目组编选的情感绘本,读后写下彼此想说的话投入专属信箱。第一批报名的三十组家庭中,竟有十一对是离异后多年未曾同框的父母。

第一次共读课上,一对夫妻读到《爸爸的背影》时同时落泪。书中男孩每天放学都在校门口等爸爸接他,可爸爸总是不来。最后一页写着:“其实那天,爸爸就在街角看着,但他觉得自己没资格走进学校。”

课后,那位父亲找到袁婉青:“我和妻子离婚十年,女儿跟着她生活。我一直以为她恨我。但现在我才懂,她不是不需要我,是我把自己关在外面了。”

他请求加入“父亲成长小组”,学习如何重新成为一个父亲。

夏日炎炎,蝉鸣阵阵。袁婉青在办公室整理资料时,收到一封手写信,信封上没有署名,只画了一只纸船。打开一看,是王小舟写的:

>老师:

>

>奶奶今天自己下床走路了!她说等房子修好了,要在阳台上种一排桂花。妈妈也学会了煮粥,虽然每次都糊锅。

>

>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爸爸妈妈牵着手回家,桌上摆着生日蛋糕。醒来发现妈妈真的坐在床边给我扇风。

>

>我知道这不是梦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