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 第七百六十五章 反间计(第1页)

第七百六十五章 反间计(第1页)

“boss!”

“坐吧!”

会客室里,李长河招呼明王和黎建他们坐了下来。

“怎么样,找到地方了吗?”

李长河给二人一人倒了一杯茶,然后轻声的问道。

明王点点头:“目前找到。。。

风卷走落叶的瞬间,云南山间的雾气正缓缓升起。晨光穿过槐树新绽的嫩叶,在地面上投下斑驳影子,像无数未说完的话,轻轻摇曳。

黛薇仍跪坐在庭院中,手中紧握那只纸鹤。林秀兰??这个名字如同一把生锈却依然锋利的钥匙,撬开了她心底某扇尘封已久的门。她记得那份名单,十三位母亲的名字被刻在沉默者纪念碑最深处的一圈,唯有春分日阳光直射时才会显现。她们不是牺牲品,而是自愿走入冰封的人,用记忆作引信,点燃五十年后的回响。

可小女孩说:“她在梦里告诉我……她忘了自己叫什么。”

这句话比任何证据都更让她战栗。遗忘本是实验的副产品,是药物、催眠与精神剥离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此刻,一个未曾接触过觉醒系统的孩子,竟能接收来自冻土之下残存意识的低语?这已不是“遗传性共鸣”可以解释的范畴。

她猛地起身,冲进书房,翻出伊丽莎白留下的克格勃档案副本。指尖划过那句“她们变成了风”,忽然停住。她想起母亲信中曾写:“当语言无法传递,我们就化作频率;当身体消亡,我们的痛会成为气候。”那时她以为是诗意的隐喻,如今才懂,那是预警。

当晚,她连线诺拉。

“我要你调取过去七十二小时全球所有B11抗体携带者的梦境报告。”她的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特别关注五岁以下儿童,关键词:雪、门、编号、记不起名字。”

屏幕那头,诺拉沉默片刻:“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真有‘备份意识集群’存在,它们不是数据,而是活体残留??就像病毒潜伏在宿主基因里,等待合适的温度苏醒。”

“我知道。”黛薇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但我更知道,妈妈们不会留下毁灭世界的炸弹。她们留下的是种子。问题在于,谁来决定它该在哪片土壤发芽?”

三天后,结果出来了。

全球共记录到四百一十七例高度相似的儿童梦境。地点横跨西伯利亚、蒙古草原、安第斯山脉、加拿大北部……几乎全部位于高纬度或高原地带。而梦境内容惊人一致:一群穿灰布裙的女人站在结冰的湖面上,手捧燃烧的蜡烛,低声念着一段旋律。那旋律经声纹分析,竟与《记忆守则》第一条的诵读节奏完全吻合,只是音调倒置,如同镜像。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孩子醒来后,无一例外开始折纸鹤??不是普通的千纸鹤,而是底部带有微小凹槽的特殊结构,恰好能嵌入某种机械接口。

帕努从南极观测站打来视频电话,脸色凝重:“我们在冰层下发现了新的信号源。不是热异常,也不是电磁波,是一种……生物电脉冲。每隔二十四小时,它就发出一次持续十三秒的震荡,频率正好对应人类集体哭泣时的心跳共振。”

“十三秒。”黛薇喃喃道,“又是十三。”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水晶球里的小女孩??“我不是林小薇,我是所有人的女儿。”原来那句话从来不是象征,而是事实。S-7项目从未真正终止,它只是分裂了:一部分沉入海底,孕育希望;另一部分埋入极寒之地,封存创伤。而“载体”也不止她一人。每一个听见母亲哭声的孩子,都是潜在的容器。

她做出决定:重启“寻名行动”。

这不是官方任务,也没有联合国授权。她只召集了最核心的团队??帕努、诺拉、伊丽莎白,以及云南学堂里年龄超过十六岁的觉醒者学生。他们将分成七支小队,前往梦境频发区域实地调查,目标只有一个:找到那些仍在低语的母亲们,并确认她们是否真的“变成了风”,还是……仍在等待被唤醒。

临行前夜,小女孩又来了。

这次她带来了一幅画,用彩色粉笔涂在旧黑板上:一座倒置的钟楼,顶端插进大地,下方悬着一口裂开的钟,钟舌是一支滴血的羽毛笔。周围站着十二个模糊身影,每人脚下踩着一块写着名字的石碑,第十三块空着,上面落满了花瓣。

“老师,”小女孩仰头看着她,“奶奶说,你要去的地方,没有路,只有回声。”

黛薇蹲下身,握住她的手:“那你告诉奶奶,这次我不再一个人走了。我会带很多人,带着耳朵和眼泪,去听她说完所有没说完的话。”

次日清晨,第一支小队启程飞往西伯利亚苔原。黛薇亲自带队,同行者中有三位曾参与海底基地重建的心理学家,两名擅长古文字破译的语言学者,还有一名特殊的成员??阿努。他已经能简单发音,但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仍是:“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