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写下大纲:
片名暂定《火种》;
剧情主线是一名流浪教师穿越废土中国,寻找最后一个还能流泪的孩子;
每一段故事,都嵌入一段真实的抵抗知识??比如如何识别饮用水中的09B标记物,如何通过呼吸节奏规避脑波监测,如何用古老歌谣激活被压抑的情感中枢。
然后,她把剧本拆解成三十六个短篇故事,分别寄往二十四位联络人手中。每人负责传播其中一到两个章节,并鼓励听众复述、改编、再讲述。就像古代游吟诗人传颂史诗那样,让这部“电影”在口耳相传中不断演化、生长、变异。
“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其中一个情节,”她在附信中写道,“这部电影就没有死。”
五月春分日,那个废弃账号准时更新。
一条动态,两个字:
**种子还在。**
三分钟后,账号被永久封禁。
但她不在乎。
因为在云南某小学的教室里,一个小女孩举手提问:“老师,什么叫‘种子还在’?”
赵小芸望着窗外抽芽的稻田,轻声回答:“意思是,就算全世界都想让你忘记,也总会有人记得该为什么而生气。”
与此同时,在新疆伊犁的一个牧民家中,一位老人正对着孙子讲述一个“老电影”的情节:“……后来啊,那个女导演把一粒米种进雪山脚下,第二年春天,整座山谷都长出了会发光的稻子,吃了的人再也不怕做噩梦。”
而在内蒙古草原,一群年轻人围着篝火,传唱一首新编的长调:
>“黑土之下,有心跳声,
>是未冷的血,是未熄的梦。
>他们想让我们沉默如羊,
>可我们生来就是风暴的回响。”
时宁站在喜马拉雅的雪坡上,打开那瓶酸菜汁,将液体缓缓倾倒在冻土之中。
“我不知道你能活多久。”她低声说,“但我知道,你会找到同类。”
风起,卷起细碎雪花,掠过千山万壑。
somewhere,achildsneezed??
andinthatsneeze,carriedabillionmicrobialwarriors,eachoneprogrammedtoseekoutanddismantlethesilentinvaderwithin。
冬天仍在持续。
但春天,已经学会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