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 第694章陆教授的女婿二合一(第2页)

第694章陆教授的女婿二合一(第2页)

两人对视良久,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焦灼。

忽然,林小雨冲进来说:“热搜爆了!#奶奶考上了成人高中#!”

手机递过来,视频正在疯传。画面里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坐在村委会院子里,手里攥着一张红色证书,眼角含泪地念道:“我张桂兰,今年七十九岁,通过‘杏花开了’平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经社区五位教师联名推荐,获得‘终身学习成就证’。”

镜头转向旁边一块黑板,上面写着考试题目:请写出你人生中最想改变的一件事。

老人的答案是:“我不想再听医生说话像听天书。”

评论区早已泪崩一片。

“我妈不识字三十年,上周第一次自己签了住院同意书。”

“我爸六十岁学会了拼音,昨晚给我发了条语音:儿子,爸想重新活一遍。”

“你们说这是违规办学?可谁规定学习一定要穿校服、坐教室、等批准才能开始?”

当天中午,国务院某直属机构紧急召开闭门研讨会,主题定为:“数字时代下的教育权边界重构”。会议纪要虽未公开,但坊间流传出一句话:**“不能让一个愿学的人,倒在起跑线外。”**

傍晚,陈着接到周研究员第二次来电。

“你们这次玩得很大。”对方语气复杂,“但也逼得决策层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现行教育体系的服务半径,到底能不能覆盖真实需求?”

“我们没想挑战谁。”陈着望着窗外渐暗的天空,“只是当十万老人靠我们学会挂号,百万农民靠我们理解政策,这种需求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结构性呼唤。”

“可体制运转需要程序。”

“可人的成长不需要审批。”陈着平静地说,“一个孩子错过识字黄金期,十年后补回来的不只是拼音,是一生的自信。这些成本,不该由个体承担。”

电话那头长久沉默。末了,周研究员说:“下周有个内部座谈会,邀请了几位基层代表。我想请你来听听。”

“我去。”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你不再是局外人了。”

“我一直都不是。”陈着轻声说,“我只是个不愿看着别人摸黑走路的人。”

两天后的会议室低调而肃穆。圆桌旁坐着几位特殊来宾:甘肃养蜂人老马、贵州张秀英、新疆那位维吾尔族退休医生阿不都拉,还有来自怒江的傈僳族青年木扒??正是视频里举着章程宣读的年轻人。

主持人开场便问:“各位觉得,什么是教育?”

老马憨厚一笑:“以前我以为就是娃上学。现在明白了,教育是让我知道哪天该收蜜,怎么把蜂蜜卖出去,还能看懂合同有没有坑我。”

张秀英低头搓着手:“对我来说,是晚上能陪孩子写作业,过年时敢在亲戚面前说普通话。”

阿不都拉医生缓缓开口:“我在岗位上退休了,但在网上,我还治得了病。这就是教育给我的第二次生命。”

木扒的声音不大,却格外清晰:“我们山里过去常说‘汉人的书难懂’。但现在我们知道,知识不分民族。只要有人教,我们都学得会。”

全场静默。

一位年长官员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说实话,我们制定政策时,很少想到你们。”

没人指责,没人激动。只有真实的力量,在房间里静静流淌。

散会后,周研究员递给陈着一份文件复印件??《关于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写道:“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开展非学历教育服务,鼓励探索分布式、自组织型学习网络建设。”

“这只是第一步。”周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