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个流浪者来到我们的村庄。他不会说话,但用手势教孩子们画画。他画的最多的是月亮和一把刀。临走前,他把一块发光的石头埋在村口的老树下,说:‘等它开花的时候,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原谅。’”
几年后,那棵树果然开出蓝色花朵,形似鸢尾,香气能安抚噩梦。当地人称之为“忆兰”。
同一时期,共忆网络监测到一次异常数据潮汐,源头无法追溯,内容却惊人一致:数百万个体在同一时刻梦见同一个场景??
一片草原,开满蓝鸢尾。
一个男人坐在石碑旁,肩上趴着熟睡的孩子。
风很大,吹乱了他的头发,也吹动了碑上未完成的铭文。
他抬起刻刀,轻轻补上最后一笔:
>“你也记得我。”
>
>“而我,选择了留下。”
>
>“这一次,换我来守候。”
梦醒之后,许多人发现自己眼角湿润。
他们不知道那是谁的记忆,也不确定是否真实发生过。
但他们知道,从那一刻起,心里某个长久封闭的地方,悄悄打开了一条缝。
光,照了进来。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在学校学到《吞天诀》的历史时,课本上已不再写着“禁忌功法”,而是这样一段话:
>《太荒吞天诀》最初是一部试图吞噬一切记忆的绝学,象征着人类对痛苦的逃避。
>
>但它最终演变为一部关于原谅、选择与重生的哲学体系。
>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抹去过去,而是带着伤痕继续前行;
>
>真正的自由,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即便害怕,也不退缩。
>
>它的第十章之后,虽无官方续篇,
>
>但每一个选择向善的人,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第十一章。
课后,一个小女孩举手提问:
“老师,那我们现在写的,算是第几章呢?”
老师望向窗外,阳光洒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上,蓝鸢尾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她轻声回答:
“你正在写的,就是下一章。”
风穿过教室,带来远方的气息。
似乎有人在笑,也有人在哭。
但更多的人,在沉默中前行。
就像那把插在海边的刻刀,历经风雨,始终指向光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