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毒妃她从地狱来 > 第1186章 今晚就能行动(第2页)

第1186章 今晚就能行动(第2页)

这行字……是谁留下的?

她迅速查阅登记簿,发现此册入库时间为三年前,经手人为时任副监??已故的陈允之。此人曾是皇帝近臣,后因私自复制禁档被革职,归乡途中坠崖身亡。官方记录称其“畏罪自杀”,但民间传言,他是被人灭口。

当晚,阿芜彻夜未眠。

她翻阅所有关于陈允之的公开资料,却发现其早年曾任北境巡查使,恰好负责监督当年那场“流民处置”。而他的妻子,正是那位说出父亲秘密的少年所提及的逃难母子案中,唯一幸存的女孩!

线索如蛛网般交织。

她开始悄悄调查。通过几位老辨忆官的帮助,她在一处废弃驿站找到了陈允之遗留的日记残页。泛黄的纸上写道:

>“我亲眼看见三千百姓被驱入山谷,四面放火。指挥官说这是‘清除疫源’,可他们明明健康!有人跪地哀求,孩子哭喊妈妈……我本欲上奏,却被上司拦下,递来一份名单??上面全是参与行动者的亲族信息。意思是:你说出去,家人就得死。

>

>我沉默了。我活了下来。我升了官。

>

>可每夜梦中,都有火焰舔舐我的脚踝。直到女儿出生那天,她第一声啼哭响起时,我忽然听见山谷里所有亡魂齐声呐喊:‘你也曾是个会哭的孩子啊!’

>

>从那以后,我开始偷偷收集证据。我知道自己无法全身而退,但我必须留下一点东西??给未来某个愿意追问的人。”

日记至此中断。

阿芜合上册子,窗外晨曦微露。她终于明白,《无言录》之所以能流入全忆库,正是因为陈允之冒死将其混入其他档案之中。而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或许也曾站在回音井畔,听着林小禾的笛声,终于鼓起勇气做了自己年轻时未能做的事??传递真相。

她决定重走他未完成的路。

***

与此同时,北方边境局势骤变。

由于越来越多牧民饮用醒泉水后揭露旧罪,地方官府不堪重负,纷纷上书请求禁止传播“梦境证词”。朝廷起初犹豫,但在几位元老力谏下,最终颁布新规:允许梦境作为辅助证据,但不得单独定罪。然而,禁令反而激起更大反弹。

一夜之间,上百座村庄自发举行“共梦仪式”??众人齐聚泉边,轮流饮水,彼此讲述所见之梦。有人梦见祖先屠杀异族部落,有人看见祖辈贪污赈灾粮款致万人饿殍。梦境相互印证,形成完整链条,逼得多名高官辞职谢罪。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头成年银瞳鹿突然闯入军营,径直走向一位将军帐中。它凝视对方良久,忽然发出类似人语的呜咽声。士兵惊骇围观,只见将军面色惨白,当场跪倒,自述十五年前为争军功,谎报敌情导致友军覆灭,致使三百将士冤死沙场。

此事震动朝野。

皇帝召集群臣议事,有保守派怒斥:“此乃妖术惑众!若任由畜生断案,纲常何存?”

可也有开明之士反驳:“若连一头鹿都能辨善恶,我们岂非更应自省?”

争论未决之际,南方传来急报:一座小镇因挖掘古井,意外出土百具骸骨。经查验,竟是百年前“瘟疫封村”事件的受害者遗骸。官方记载称全村染疫自焚,实则为地主勾结官府强征土地,制造恐慌后纵火烧村灭口。如今尸骨重见天日,家属悲愤交加,要求严惩后代子孙。

舆论沸腾。

有人主张全面清算历史罪责,有人则呼吁宽恕过去,专注当下。街头巷尾争吵不休,甚至爆发冲突。

阿芜闻讯,立即动身前往该镇。

抵达时,正值黄昏。镇中心广场已搭起临时祭坛,摆满牌位与遗物。一位白发老妇捧着半块绣鞋,喃喃道:“这是我姐姐的……她那年才十四岁,还想着学绣花呢。”

阿芜走上前,轻声问道:“您想让他们知道真相吗?”

老妇抬眼,目光锐利:“我不想要报复。我只想让我的孙女知道,她的姑奶奶不是死于天灾,而是被人害的。这样,她才会懂得珍惜说话的权利。”

阿芜点头,取出随身携带的录音笛,轻轻吹奏《辨忆录》片段。笛声悠远,如风拂林梢。奇迹发生了??广场边缘,几只流浪狗竟缓缓靠近,围着祭坛坐下,耳朵竖立,仿佛也在聆听。

人群中有人惊呼:“它们……是不是也听见了?”

阿芜望着这一幕,心中豁然开朗。

她召集当地学者与幸存者后代,提议建立“共忆堂”??不设审判,不论追责,只为完整记录每一个受害者的生平事迹。每个人都可以来这里讲述亲历或听闻的故事,由专人整理归档,并定期向全国发布《民间忆稿》。

起初响应寥寥,但当第一期《忆稿》刊出后,内容感人至深:不仅详述屠杀经过,更描绘了遇难者的生活点滴??谁最爱唱山歌,谁总给邻居送菜,哪个孩子梦想成为郎中……人们才发现,原来铭记不只是控诉,更是复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