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爷爷,今天我们学什么?”
他微笑:“今天不写字,我们来讲故事。”
“讲谁的故事?”
“讲你们自己的。”
孩子们愣住,面面相觑。
“可我们……没什么故事啊。”
林隐摇头:“错了。每一个愿意上学的孩子,都是故事的主角。你翻过三座山来听课,这是勇气;你省下半块饼给更小的弟弟,这是善良;你昨夜梦见自己变成医生救了全村人,这是梦想。”
他顿了顿,目光温和:“这些,都是值得被记录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怯生生举手:“那……我能写下来吗?”
“当然可以。”他递给她一支炭笔,“而且你要记住,写下的不只是文字,是你心里的声音。总有一天,会有人读到它,然后说:‘原来我也曾这样想过。’”
那一天,槐树下响起沙沙书写声,如同春蚕食叶。有的孩子画图,有的写句,有的只是歪歪扭扭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眼中都有光??那种发现自己也被需要、也被看见的光。
午后,一行旅人路过。领头的是位中年女子,背负药箱,衣襟绣着一朵莲花。她远远望见林隐,忽然停下脚步,双膝跪地。
“先生,我来了。”
林隐认得她??正是当年火灾毁容、后来开绣坊的那位姑娘。如今她已改行学医,专治烧伤病患。
“你怎会在此?”
“我按您书中所记路线行走,每到一地,便设义诊三日,讲述一位曾激励我的人物。”她打开药箱,取出一本厚厚的手札,“这是我写的《守望续录》,收录了三十七个真实故事,全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林隐接过,翻开一页,只见上面写着:
>“某村寡妇,独力养五孤,每日纺纱至深夜。问其故,答曰:‘我读过林先生记的老兵故事,他说轮椅能让人站起来,那我就做一张不会坏的椅子,用一辈子撑起这些孩子。’”
再翻一页:
>“戍边卒遗孀,将抚恤金尽数捐出,建饮水渠。乡人不解,她只说:‘他生前最爱看孩子们在河边嬉戏。如今河水浑浊,他一定不愿。我要让清流一直流下去,就像他还活着一样。’”
林隐一页页翻过,指尖微微发颤。
原来,不只是他在记录世界,世界也在记录着他播下的种子。
“你做得很好。”他轻声道,“比我更好。”
女子含泪一笑:“我只是把听到的光,再照出去一点点。”
黄昏再临,晚霞染红天际。林隐坐在树下,手中握着铜铃,却没有摇响。他知道,有些声音无需借助金属传达。当千万人的心开始同频共振,那便是最宏大的铃声。
夜深时,他又一次梦见阿念。
她站在断桥中央,身穿素白衣裙,手中捧着那束粉白野花。风吹起她的发丝,笑容温柔如初。
“你累了吗?”她问。
“有一点。”他答。
“那就歇一会儿吧。”
“可我还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