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 第1665章 送鬼喜贴(第3页)

第1665章 送鬼喜贴(第3页)

二、全国范围内彻查官办工程所涉水利、粮仓、医馆,限期三月回报;

三、允许《拾遗录》以“民间观风集”名义恢复刊行,内容须经备案,但不得删改主旨。

街头欢呼如雷。

当第一期复刊的《拾遗录》出现在市集时,人们争相传阅。封面不再是文字,而是一幅画:一群孩子围坐在一口井边,手里拿着玻璃瓶检测水色,天空中飞舞着无数银纹蝴蝶。副标题写着:

**“我们学会了看。”**

阿衡看到这份刊物时,正在教葵儿写“信”字。

“这个字怎么记?”葵儿歪头问。

“一个人,说的话。”阿衡说,“如果你相信他说的是真的,这就是‘信’。”

“那如果说了假话呢?”

“那就不是‘信’,是‘骗’。”

葵儿想了想,忽然认真地说:“阿公,我觉得您说的是真的,所以我信您。”

阿衡怔住,眼眶微微发热。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林知遥临终那句话的全部含义。

不是因为他伟大,而是因为终于有人敢说出“我相信”。

秋去冬来,天下渐变。

女子识字堂扩展至十二省,毕业生中有三人考中县衙文书,一人成为工部技术顾问,专门检测建筑材料毒性;流动记事员网络覆盖三百余县,每月汇总情报上千条,其中重大隐患通报率达百分之八十;甚至连西域商队也开始使用《拾遗手册》中的符号系统,在骆驼铃铛上刻下沿途水源安全等级。

而那只银纹蝴蝶,成了民间约定俗成的标志。有人把它绣在衣襟,有人把它刻在门环,更有匠人打造蝴蝶形铜镜,背面铭文:

**“照不见的真相,终会被看见。”**

这一年除夕,京城降雪。宫中举行家宴,皇帝罕见地提起往事:“朕登基之初,有人谏言:治国如烹小鲜,贵在安稳。可这些年,朕才发现,若锅底藏着蛆虫,再安也香不起来。”

太子低头饮茶,未语。

当夜,他派人送来一只檀木盒。盒中无物,唯有一张薄纸,上面用工整小楷抄录了一段旧文:

>“字有骨,纸有命,话不死。”

背面添了一行新字:

**“今始信之。”**

阿衡看着这张纸,良久未语。然后他取出珍藏多年的《拾遗录》创刊号原件,轻轻放入盒中,原路退回。

附笺仅写五字:

**“它该回家了。”**

春天再度降临。

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流放官员酌情召回。其中一人,是曾在岭南服苦役的赵延年之弟。他归京途中染病,滞留小镇客栈,夜间听见隔壁妇人哭泣。细听之下,竟是讲述东南盐污旧事,提到某村因田地盐碱化,十年未产一粒米,村民被迫卖女求生。

他猛然坐起,推开窗,见庭院中几个孩童正在玩一种新游戏:在地上画出河流与堤坝,每人执一旗,代表不同官员。每当有人“贪污修堤款”,其他孩子便齐声喊:“打倒坏官!”并将其旗推倒。

他呆立良久,忽掩面痛哭。

翌日,他主动前往当地述真司分支,交出兄长藏匿海外的部分账册副本,并写下忏悔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