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 第1667章 事不成了(第1页)

第1667章 事不成了(第1页)

今晚之事,本来应该万无一失的。

因为洛秋跟他说过,她的身边有一个本事超强的人在帮忙。

有了那个人,什么事都能做成。

可是说好万无一失的事,确实就是失败了。

为此他们还折进去了一匹罕见的宝马。说起来那匹马是真的十分珍贵而罕见,不仅能够听得懂各种指令,而且当真是能日行千里,速度极快。

说它是月光宝马,虽是夸张了,但那匹马确实有一个优点,夜能寻路,冲出去时宛如流光,威风至极,美貌至极。

对于男人来说,这样一。。。。。。

夜风穿堂而过,吹动檐角铜铃轻响。阿衡起身将窗扇合紧,却未熄灯。他重新坐回案前,取出一方素绢,以朱砂调墨,缓缓勾勒一幅新图:五条暗流自西北皇庄辐射而出,如蛛网蔓延至江南、川蜀、河东、辽东与京畿腹地。每一条线上都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丙七仓”、“驿站三十七号井”、“太医院药引采办处”……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地点,在这张图上竟连成一张巨口,正无声吞噬着万里江山的血脉。

沈清璃推门进来时,正看见这幅图在烛火下泛出幽红光泽,像极了凝固的血。

“你打算把它公之于众?”她低声问,手中端着一碗刚煎好的药汤,“外面已经有人说你是‘乱世妖师’,说识字堂蛊惑童稚,动摇国本。”

阿衡没有抬头,只用笔尖点了点图中一处标记:“你看这里,敦煌以西那条暗渠,并非自然形成。它的坡度、走向、砖石排列方式,与三十年前工部为先帝修建避暑行宫时所用的地下排水系统完全一致。而主持工程的,正是当今皇叔??肃亲王林知远。”

沈清璃手一颤,碗中药汁泼出一角,落在地上洇开一片深褐色。

“不可能。”她声音发紧,“肃亲王虽掌工部旧档,但早已退居府邸,不问政事多年。况且……他是先帝胞弟,母后临终前还托他照拂太子。”

“正因为他是皇叔,才最安全。”阿衡终于抬眼,“谁会怀疑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王爷?谁会查一个从不涉足朝堂的闲散宗室?可正是因为他曾主管天下营造,才有机会在全国布设这套‘毒脉’。水利是他的老本行,粮道是他当年督办漕运时亲手规划,就连太医院的部分药材供应,也是由他府中账房暗中把持。”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这不是贪腐,是慢性灭国。”

沈清璃缓缓坐下,指尖抚过那幅图,忽然发现五条主线交汇之处,并非京城中枢,而是皇宫西侧一座不起眼的偏殿??**洗尘阁**。

“那是皇后生前静修之地。”她喃喃道,“她说那里风水清净,能听见雨落瓦上的声音……后来她病重,也坚持住在那儿。”

阿衡闭了闭眼:“我查过医案。皇后并非死于肺疾,而是长期摄入微量铅汞所致。症状缓慢,初期仅乏力嗜睡,后期才咳血神昏。太医院最初诊断为‘虚劳’,直到最后几日才察觉异常,可那时已无力回天。”

“你是说……她的药被人动了手脚?”

“不止是药。”阿衡抽出一封信笺,“这是昨夜一名老宫人冒险送出的清单。洗尘阁每日所用香料、茶饮、膳食器皿,皆由内务府特供局直送,不经尚膳监查验。而特供局的采买账册上,赫然写着‘西域贡金砂三十两’??此物本应全数入库国库,却被批注‘用于熏殿辟邪’。”

沈清璃猛地站起:“金砂含汞!若日日焚烧,烟气渗入呼吸,三年便可蚀骨伤神!”

屋内一时寂静如渊。

良久,阿衡轻声道:“皇后知道。她在临终前三个月,曾秘密召见一位南疆巫医,留下一句遗言:‘井底无月,唯有锈铁。’这句话后来被记在《拾遗录》初稿里,当时我们都以为是指百姓饮水之苦……现在我才明白,她是想告诉我们,连皇宫深处,也被毒水浸透。”

沈清璃双拳紧握,眼中泪光闪动:“所以她才会写下‘愿天下同饮一江清流’?她是在求救,也是在警示后人……可没人听懂。”

“现在我们听懂了。”阿衡提笔蘸墨,在洗尘阁位置画下一个血色圆圈,“而且,我们必须让所有人听懂。”

翌日清晨,识字堂外来了三个陌生孩童。他们衣衫褴褛,脚上缠着破布,说是从北方逃荒而来。葵儿主动上前分粥,却发现其中最小的女孩手腕上有道陈年烫伤,形状竟与识字堂内部联络印记极为相似。

她悄悄禀报阿衡。

经查问,那孩子终于哭着说出真相:她们是河北某村塾的学生,师父原是述真司旧吏,因传播“毒粮名单”被活埋。临死前,他教会孩子们一首新编童谣,命她们一路南逃,务必找到“井边画画的小姑娘”。

葵儿屏退旁人,亲自听她们唱完那首歌:

>“皇叔修渠通九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