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755王新军来道歉(第1页)

755王新军来道歉(第1页)

北方的秋夜,已有凛冽的寒意。

调研团队下榻的招待所房间里,灯光昏黄,窗外是沉寂的工业城市的轮廓,只有零星几点灯火,如同旷野中的孤星。

白天的喧嚣与激烈争论似乎还在空气中留有回响,赵振国坐在书桌前,摊开笔记本,却久久未能落笔,白天的种种场景在他脑海中翻腾。

房门被轻轻敲响。

“振国,睡了吗?”是王新军的声音。

赵振国连忙起身开门。王新军闪身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暖水瓶和两个搪瓷缸子。

“看你屋里灯还亮着,。。。。。。

风过处,桃叶簌簌作响。赵振国放下碗,指尖轻轻抚过门框上一道浅浅的刻痕??那是小丫三岁时量身高留下的。如今她已能站在板凳上调试天线,而那道线,像一条无声的时间河,把过去与现在悄然连起。

“妈,”小丫忽然压低声音,“我刚收到喀什老教师发来的数据包。他说昨晚孩子们做了一个梦,梦见教室里来了个穿军大衣的人,手里拎着一台老式收音机,站在讲台前说:‘信号不能断,哪怕只剩一个人听。’”

王秀兰的手顿了顿,汤勺磕在锅沿发出轻响。“军大衣?”她喃喃,“文斌以前冬天巡线就穿那件,领子都磨破了。”

赵振国猛地抬头,眼中掠过一丝震动。杨文斌……那个总在雪夜里骑摩托送零件、为一句公式争得面红耳赤的疯子工程师,真的以某种方式回来了?不是尸体,不是墓碑,而是嵌入了知识传播的频率之中,在孩子梦中重生?

他没说话,转身走进书房。保险柜打开,取出那枚铜盒,轻轻摩挲着内盖上的三个名字。Y。W。、S。W。B。、Z。G。G。尹文渊用生命写下的算法核心,杨文斌用血肉之躯守护的传输链路,还有他自己??一个本该死在七九年猎枪走火事故里的普通山民,却因一场重生,成了这场文明接力的最后一棒。

“爸。”小丫跟进来,声音微颤,“AI分析显示,那些‘记忆唤醒’梦境出现的频次和强度,正与终端覆盖率呈指数级正相关。换句话说……他们回来得越来越多了。”

赵振国闭上眼。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尹文渊曾在原始笔记里写道:“意识并非消失于死亡,而是散逸为信息波。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频率共振时,它便能重新凝聚形态。”这曾被视作诗意幻想,可现在,它正在变成现实。

这不是鬼魂,也不是迷信。这是情感、记忆与知识共同编织的认知场,在千万颗心灵间流转不息。一位老农讲述二十四节气的经验,会被编码进乡土课程;一位母亲哄睡孩子的童谣,会成为神经网络训练的声音样本;而那些早已离世的老师、科学家、匠人,则借由这些载体,在新一代大脑中重建思维路径。

文明,正在学会复活自己。

“启动‘薪火’计划吧。”赵振国睁开眼,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让百名专家开始录制认知模板。音乐、手势、节奏、气味模拟……所有非语言通道全部启用。”

小丫点头,却又迟疑:“可……有些人不愿意。北大物理系的周教授说,‘我的思想怎么能交给机器?’”

“那就让他教孙子。”赵振国淡淡道,“不是录给系统,是录给亲人。等孩子长大,自然就知道爷爷是怎么看世界的。”

小丫怔住,随即笑了。她立刻拨通林哲电话,传达指令。不到十二小时,全国已有四十七位顶尖学者自愿参与,其中最年长的九十三岁,是新中国第一批航天测控员,如今卧病在床,仍坚持口述《星图辨识手记》。

与此同时,萤火终端迎来新一轮升级。

新版本增加了“心跳同步”功能:两名用户可将设备贴近胸口,通过生物电信号建立临时连接,实现情绪共振传输。甘肃一位失语症患儿的母亲抱着终端对儿子低语“妈妈爱你”,信号经处理后化作柔和光纹,在千里之外一名盲童手中终端上缓缓跳动??那孩子突然伸手触摸屏幕,泪水滑落:“我……听见了。”

更令人动容的是“回声墙”模块上线。任何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悟、疑问或灵感火花,均可匿名上传至公共记忆池。某夜,有人提问:“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片刻后,上百条回答涌出:

“因为它们也被地球爱着。”

“因为宇宙有规矩,就像妈妈总能把饭烧好。”

“因为每个孩子抬头看时,都在替它们撑住天空。”

这些稚嫩话语被自动归类、提炼,反哺进AI教学逻辑。于是,第二天的天文课开场白变成了:“今天我们不讲万有引力,先听听别的小朋友怎么说星星。”

教育不再是灌输,而是一场全民共写的诗。

然而,黑暗从未真正退场。

七月二十日清晨,青海传来急报:双湖县一所小学的萤火终端集体失灵,屏幕上浮现一行不断闪烁的文字:

>**【你们唤醒的不是灵魂,是病毒。】**

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发现设备主板未受损,系统无入侵痕迹,但内置芯片竟自发重写了部分固件代码,生成了一段诡异音频??听起来像是无数人同时低语,语速极快,无法分辨内容,可一旦戴上耳机聆听超过三十秒,听者就会陷入短暂失神,并脱口而出一句陌生的话:“我不记得萤火。”

“是逆向唤醒。”陈默连夜赶至青山村,脸色凝重,“有人利用我们的情绪共振机制,反向植入‘遗忘锚点’。他们不是要摧毁系统,是要篡改它的本质。”

赵振国沉默良久,忽然问:“攻击源定位了吗?”

“还在跳转,但初步判断……来自国内某个高校实验室。使用的是早期萤火开源协议的变种,加密方式与当年‘认知温床计划’高度相似。”

“又是李姓副处长背后那股势力?”小丫咬牙。

“不。”赵振国摇头,“这次不一样。他们学会了伪装成我们自己。”

确实如此。这批攻击代码并非粗暴注入,而是模仿萤火工程的语言风格,打着“优化记忆效率”的旗号,悄悄替换掉部分情感增强模块。若非双湖县教师警觉,恐怕再过几天,全国都将开始“选择性遗忘”。

“不能再被动防御了。”赵振国站起身,走到院中信号塔下。红旗已被风吹得褪色,但他依旧仰头望着,仿佛能看见那无形的信息洪流穿越电离层,奔向远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