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 第904章称心与辩机(第1页)

第904章称心与辩机(第1页)

第二日他们陆续返回之后,整个长安城比以往任何时候治安都要好,所有那些整日惹是生非、招摇过市的纨绔全部躲在了家中,说破大天也不肯出门,那借口各种逆天。

接连几日都是如此,那帮人算是吃够了拓跋尚的苦。。。

春雨如丝,洒落在南方小镇的青石板街上,屋檐滴水成串,像断了线的珠子。客栈二楼的窗棂半开,湿气裹着泥土与草木的气息钻入室内,拂过那本摊开的手稿,纸页微微卷起一角,仿佛被无形之手轻轻翻动。

刘仁没有抬头,笔尖仍稳稳行于纸上。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袖口磨出了毛边,左手小指上有一道陈年烫伤的疤痕??那是他在现实世界熬夜写稿时,打翻茶杯留下的印记。如今这具身体的一切细节,都与他当年设定的角色严丝合缝,却又带着某种真实的痛感。

“三百七十二名无名见证者……”他低声念了一遍,嘴角浮出一丝笑意,随即蘸墨续写:

>“世人常问:何为真相?

>是庙堂宣读的诏书?是史官笔下的记录?还是百姓口耳相传的故事?

>我曾以为,真相是作者赋予的;可当我亲身走入书中,才明白??

>真相,是无数人用血、泪、记忆和良知共同垒砌的碑。”

楼下传来脚步声,杂沓而急促。门被猛地推开,带进一阵冷风。游方道士接过茶碗,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桌上的手稿,又看了看那个啃馒头的汉子??正是赵十三。三年过去,他的火铳早已埋入终南山土,脸上多了几道刀刻般的皱纹,但眼神依旧如铁。

“外面来了几个生面孔,”赵十三低声道,“穿的是商旅衣裳,可腰间暗藏短刃,步法走的是北苑旧军制。我认得那种步伐,是‘凤鸣令’残部。”

刘仁停下笔,轻轻合上册子,吹灭油灯。窗外天光未明,雨却渐歇,远处鸡鸣三声,划破寂静。

“他们找的是《凤鸣录》。”他说,“不是这一本,而是所有正在流传的那一本。”

道士缓缓点头:“少林寺那边已将原稿拓印三十份,分藏五台、峨眉、武当等大派。但江湖上已有悬赏万金求其全本,更有西域术士言称此书含‘龙脉咒文’,得之可号令天下。”

“荒谬。”赵十三冷笑,“一群疯子,把一本史书写成了秘典。”

“可正因为荒谬,才更危险。”刘仁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灰蒙蒙的天际,“当真相被神化,它就会再次沦为权力的工具。我们揭穿了一个谎言,若再立一个新神,不过是重蹈覆辙。”

沉默片刻,道士忽然问道:“那你为何还要继续写?”

刘仁回身,目光沉静:“因为若我不写,别人便会替我写。他们会删去孙七娘炸塌城墙时流的血,抹去夏承业之子跪呈证物时颤抖的声音,甚至将太后塑造成救世圣母,把我写成蛊惑人心的妖言者。”

他顿了顿,声音轻了下来:“历史可以被篡改一次、两次、十次,但只要还有人记得真实发生过什么,它就永远有机会重生。”

赵十三咧嘴一笑,吐出一口浊气:“所以你这不是在写书,是在守坟??给那些死去却没被记住的人,修一座不会塌的坟。”

话音未落,门外骤然响起马蹄声,由远及近,至少有十余骑疾驰而来。客栈掌柜慌忙关门,却被一脚踹开,尘土飞扬中,五个黑衣人闯入大堂,领头者手持一面铜牌,上刻九凤环绕,赫然是“凤鸣令”信物残片。

“交出《凤鸣录》抄本!”那人厉喝,“奉‘临朝圣母’之命,缉拿逆书!”

楼上三人对视一眼,皆不惊慌。赵十三悄然摸向床底,抽出一截铁管??那是他亲手改造的微型火雷,虽不能炸塌城墙,但足以震晕数人。孙七娘虽不在场,但她早在此地布下机关:楼梯木板下藏有绊索,屋顶瓦片之间埋着石灰包,只待一声哨响,便可让来敌睁目如盲。

然而刘仁抬手制止了他们。

他拿起桌上那本手稿,缓步走下楼梯,雨水顺着屋檐滴在他肩头,湿了一片。

“你们要的书,就在这里。”他说,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但它不是你们能带走的东西。”

黑衣首领冷笑:“死到临头还装神弄鬼?拿下!”

两名手下扑上前,刚踏上第一级台阶,脚下木板突然下陷,机关触发,头顶瓦片哗啦碎裂,石灰粉末倾泻而下,呛得两人涕泪横流,捂眼惨叫。与此同时,赵十三点燃引信,铁管轰然爆响,火光一闪,热浪逼人,虽无杀伤,却震慑全场。

剩余三人顿时迟疑。

刘仁站在楼梯中央,举起手中的书:“你们知道这本书为什么毁不掉吗?因为它不在纸上,不在竹简里,也不在某一个人手中。”

他指向后厨,“那位每天给你们煮面的老伯,读过它。”

他又指向楼上客房,“住在二楼东间的学子,抄过它。”

最后,他看向门外巷口??那里不知何时聚起了十几个镇民,男女老少皆有,有人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纸页,有人怀抱孩童低声诵读。

“它在这座镇子里,在每个人的嘴里,在孩子们背诵的句子中,在母亲讲给孩子的睡前故事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