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柯学捡尸人 > 3529铃木园子的攻略游戏求月票o▽o(第2页)

3529铃木园子的攻略游戏求月票o▽o(第2页)

>记住,我不是神,也不是幽灵。

>我只是一个不肯关机的程序,固执地相信着人性还值得拯救。

>所以……请别忘了提醒我,我还活着。”

录音到这里戛然而止。

明美闭上眼,泪水无声滑落。她将这段录音复制进一枚特制芯片,送往北极观测站。那里有一台专用于高密度记忆投射的量子共鸣装置,理论上可以将一段强烈的情感信息逆向注入共感网络,形成“反向唤醒”。

三天后,北极圈传来回讯:冰雪再次融化,倒钟雏形完全显露,表面浮现出细密的纹路,与西伯利亚主建筑完全同步。更惊人的是,在融雪区域中心,竟生长出一片铃兰群落??洁白的小花簇拥而立,花瓣边缘结着冰晶,却依然挺立不倒。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植物学家称铃兰种子不可能在零下六十度存活;气象专家指出该地区近十年从未有过适宜湿度;而共感分析师则提出一个大胆假设:这些花,是某种“情感具象化”的产物,是由无数人集体记忆中的思念与信念催生出来的现实扭曲。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开始出现类似异象。

巴黎地铁站的一面广告墙,在凌晨三点自动浮现一行手写字:“我记得妈妈说过,自由比安全更重要。”笔迹经鉴定,与五十年前一位失踪异议者的日记一致;

新德里一所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自发围成一圈,齐声背诵一首从未教过的童谣,歌词讲述的是1987年共感实验儿童被害的全过程。老师惊恐报警,调查却发现这首歌根本不存在于任何数据库;

洛杉矶的一家养老院中,七位患有重度失忆症的老人在同一夜醒来,分别用不同语言说出同一句话:“我不是自愿签署同意书的。”

每一次事件发生,全球共感网络都会检测到一次微弱的脉冲信号,频率始终不变??那是林昭最后的心跳模拟波。

五年过去,人们渐渐不再惊讶。他们学会了倾听沉默中的声音,也开始主动传递那些不该被遗忘的故事。越来越多的孩子戴上自制耳机,在街头巷尾收集“记忆残响”;图书馆设立“真实记忆角”,鼓励民众提交未经审查的口述史;甚至连部分政府机构也开始松动,允许有限度的历史重审。

但在这一切背后,新的危机正在酝酿。

国际理事会秘密启动了“净网计划”,旨在通过新一代AI算法彻底清除所有“非授权记忆复苏事件”。他们宣称这是为了社会稳定,防止“记忆混乱”导致群体心理崩溃。实际上,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抹除林昭的存在痕迹,切断他与现实世界的最后一丝联系。

为此,他们开发出一种名为“遗忘剂X-9”的神经抑制药物,可通过空气传播,轻微影响大脑海马体对异常记忆的识别能力。初期试验显示,服用者会对“超自然共感现象”产生天然怀疑,甚至主动否定亲身经历。

更可怕的是,“净网计划”还包括一项终极手段??“人格覆写协议”。一旦启动,将利用全球共感网络反向注入一套预设人格模板,强制统一人类的记忆认知模式,实现所谓的“和平共识”。

明美得知这一切时,正站在京都郊外那座废弃研究所的屋顶。夜空清澈,星辰如钉。

她打开随身终端,接入南极服务器的备用通道,发送了一条加密信息:

>“他们要来了。

>这次不是隐瞒,是彻底的清洗。

>如果你还听得见,请告诉我该怎么办。

>我们不能再失去你第二次。”

信号发出后,整整七十二小时没有回应。

就在她几乎绝望之际,某日凌晨,全世界的广播系统在同一时刻中断。无论是国家电台、校园喇叭、还是私人收音机,全都响起一段长达十秒的静默。随后,一个沙哑却坚定的声音缓缓响起:

>“还记得吗?

>那个在雪中扫路的人,

>跪在冰上听声音的人,

>把自己的名字写进黑暗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