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春色满棠 > 第474章 神女玉璧(第2页)

第474章 神女玉璧(第2页)

“当然可以。”陈砚说,“而且,请代我谢谢您爷爷。”

同一时刻,云南边陲的一所山村小学里,孩子们正围坐在操场中央。老师捧着《春色满棠:民间记忆读本(初级)》开始讲课。

“今天我们学第三课,《谁有权决定哪些事不能说?》”

一个小男孩举手:“老师,我家隔壁王奶奶说,她年轻时亲眼看见工作组把粮食堆烧掉,说是‘防止敌特利用’。但她一直不敢讲,怕惹麻烦。”

老师点头:“现在她敢说了吗?”

“敢了!”男孩眼睛发亮,“昨天她在村委会大会上站起来说了!还有三个人也说了类似的事!村长说要写进村志!”

教室后排坐着一位白发老人,正是当年参与焚粮的干部之一。他听着孩子们的讨论,双手紧握拐杖,终于颤声开口:“我也……想说点什么。”

全场安静。

“那天是我下的命令。我以为我在执行政策。可后来我才明白,我们烧的不是粮食,是人心。对不起……对不起所有人。”

孩子们没有哄笑,也没有指责。一个女孩站起来,走到他面前,轻轻握住他的手:“老爷爷,您能说出来,就已经很好了。”

这堂课结束时,全班齐声朗读课文末句:“真正的勇敢,不是从不说错话,而是错了之后,还敢承认。”

而在千里之外的都市,一场电视直播正在进行。某卫视推出全新栏目《家?春秋》,首期嘉宾是一位退休将军和他的孙女。女孩当众提问:“爷爷,您当年参与过对知识分子的批判会吗?”

全场哗然。导播紧张地看向总监,准备随时掐断信号。

老人沉默良久,缓缓点头:“是的。我主持过七场。有些人,后来死了。我一直不敢面对这段历史。但现在,我想借这个机会说??对不起。请允许我,以八十岁的年纪,重新做人。”

直播间弹幕瞬间刷满:“敬礼。”“这才是英雄。”“谢谢您敢说。”

节目播出两小时后,#老兵道歉#登上热搜榜首。教育部连夜发布通知:将在全国中小学增设“家庭记忆周”,鼓励学生访谈长辈,撰写口述史作业,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与此同时,忆纸网络迎来新一轮数据洪峰。全球华人社区自发组织“百日讲述计划”,每日推送一则真实家族往事。有人讲述祖父在抗战中牺牲却被误判为逃兵的冤屈;有人披露母亲因出身问题被迫放弃高考的遗憾;更有海外侨胞首次公开父辈在土改中被错杀的经历。

每一段上传的内容,都会触发一次微弱的地脉共振。科研团队发现,静语窟虽已闭合,但地下能量并未消散,反而转化为一种新型生物电信号,通过根系网络悄然传播至周边农田。令人震惊的是,今年春耕播种的水稻、玉米、小麦,普遍提前抽穗,产量预估提升百分之二十以上。

农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一位老农跪在田埂上老泪纵横:“这些种子,是我爹临死前藏在墙洞里的。他说,‘总有一天,土地会记得种它的人。’”

陈砚得知此事,久久伫立于书院遗址。夜深人静,他取出林知微的最后一卷录音,再次播放。这一次,他注意到背景音中有极轻微的节奏??像是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他将音频导入频谱分析仪,逐帧剥离噪音,最终还原出一段摩尔斯电码。

翻译结果令人窒息:

>“名单在琴键下。”

他猛然想起,林知微生前最常坐的位置,是归名书院音乐教室那架老旧钢琴旁。第二天清晨,他带人拆开琴凳底部夹层,果然发现一张薄如蝉翼的油纸,上面用隐形墨水写着三百多个名字??全是当年被迫害却从未被追认的知识分子名录,按地区、职业、死亡时间分类排列,精确到日。

更令人动容的是,每个名字旁边都标注了一句简短评语:

>“张允和??物理教师,发明简易净水器,救活三个村庄。”

>“李婉清??语文老师,偷偷抄录《红楼梦》全文传给学生。”

>“吴志远??数学天才,狱中演算出山区灌溉最优路线图。”

这不是控诉,而是挽歌;不是仇恨,而是铭记。

陈砚当即联系艾米丽与苏晓,三人共同启动“归名工程2。0”:将这份名单数字化,配以生平事迹、亲属信息、影像资料,建立开放式数据库,命名为“光名录”。任何人输入亲人姓名,即可查询是否在列,并申请对接寻亲服务。

上线首日,访问量突破百万。一位加拿大华侨查到自己舅舅的名字后当场痛哭:“我妈找了五十年……原来他还被人记得。”

然而,并非所有声音都被欢迎。

某深夜,一群蒙面人闯入资料中心,试图销毁服务器。但他们刚撬开机柜,警报骤响??整个建筑的灯光突然亮起,墙壁投影出无数双眼睛,每一双都属于一位曾被抹去姓名的逝者。广播里响起稚嫩童声诵读《承音册》片段:

>“你说他们不存在,可我们记得。”

>“你说他们该忘,可我们不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