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春色满棠 > 第474章 神女玉璧(第3页)

第474章 神女玉璧(第3页)

>“你说这是煽动,可这只是事实。”

入侵者呆立原地,其中一人突然摘下面罩,跪倒在地:“我爸……也在名单上……”

警方赶到时,发现六名破坏者全部主动自首,每人手中紧握一张写有亲人名字的纸条。

风暴过后,平静回归。但变化已然发生。

各地学校陆续恢复“自由问答课”,允许学生就历史、社会议题提出质疑。某重点中学考试作文题引发热议:“有人说‘过去的伤痛应随风而去’,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家族经历论述。”

一位考生写道:

>“我曾祖父是乡村医生,1966年被指控‘散布封建迷信’,被迫吞针自杀。若按题目所说‘应随风而去’,那他的痛苦就成了笑话。可我妈告诉我,记住他,不是为了报仇,是为了不让下一个医生再吞针。所以我不选遗忘,我选清醒。”

此文被选登于《人民日报》教育版,标题定为:《少年之问,国之镜鉴》。

春天行至深处,归名书院旧址迎来第一批访客??三十名来自不同省份的中小学生,皆由“家史讲述夜”活动中脱颖而出,获邀参加首届“记忆传承营”。

开营仪式上,陈砚带领孩子们环绕环形花坛行走一周,每人摘下一枚金叶,投入中央石瓮。瓮底刻着一句话:

>“你带来的故事,将成为别人的光。”

随后,孩子们分组进入临时教室,学习如何采访长辈、整理口述史、辨别史料真伪。午休时,几个孩子凑在一起comparing各自收集的“秘密”:

“我奶奶说,她年轻时爱过一个右派青年,但被迫嫁给别人。”

“我爷爷藏着一枚勋章,说是抗美援朝立功的,可档案里没有。”

“我家阁楼有个箱子,不准打开,但我偷看过,全是烧了一半的信。”

他们约定:回去后要一起做一件事??办一份班级报纸,名叫《说实话》。

与此同时,苏晓正在修订《春色满棠》第二册。新增章节包括《如何面对否认历史的人》《当亲人不愿回忆时该怎么办》《为什么我们需要疼痛教育》。她在序言中写道:

>“教育的目的,不是制造顺从的灵魂,而是培育敢于凝视深渊的眼睛。当我们教会孩子问‘为什么被打倒’,而不是仅仅背诵‘他被打倒了’,启蒙才真正开始。”

艾米丽则在伦敦筹建“东方记忆基金会”,致力于抢救散落海外的华人家族文献。她在一次演讲中说道:

>“我的母亲烧掉了三十年的日记,以为这样就能保护我。可她不知道,真正的危险不是记忆,而是失忆。今天我站在这里,不仅代表我自己,也代表所有在沉默中长大、又在觉醒中重生的孩子们说一句:我们回来了,带着你们不敢说的话。”

某日黄昏,陈砚独自漫步至哑桥。裂痕中的石碑已被雨水洗得发亮,字迹愈发清晰。他坐在桥头,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写下一段话:

>“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革命,不在街头,不在议会,而在一顿晚饭的饭桌上。当孩子问‘爸爸,那时候真的饿死很多人吗’,而父亲不再回避,而是放下筷子,认真讲述祖母如何靠挖观音土活下来??那一刻,历史便完成了交接。”

忽然,一阵孩童笑声传来。几个放牛归来的乡下孩子正趴在桥栏上看溪水。其中一个指着水中倒影惊呼:“快看!桥底下有字!”

众人凑近水面,只见夕阳斜照,波光潋滟之间,竟映出一行平时看不见的文字:

>“言路通处,即是故乡。”

孩子们不懂其意,却本能地齐声念了出来。声音清脆,随水流漂向远方。

当晚,归名书院遗址上空出现奇异天象:九颗星辰缓缓移动,组成一朵盛开的海棠形状,持续整整一夜。天文台无法解释,民间却流传开来??那是静语窟化作的星图,守护所有敢说真话的人。

一个月后,教育部正式宣布:《春色满棠》被列入全国中小学推荐读物目录,配套课程将在三年内覆盖所有省市。

消息传来那日,陈砚收到了一封信,没有署名,只盖着一枚褪色邮戳,来自西南边境某个早已撤销的劳改农场。信纸粗糙,字迹歪斜:

>“我在这里待了十八年。每天都在想,有没有人记得我。今天,孙子带回来一本书,说是我年轻时教过的课文。他指着一句话问我:‘爷爷,这是您写的吗?’

>我哭了。原来我还活着,在别人心里。”

陈砚读完,望向窗外。春风正掠过山岗,吹动一片新绿。棠树虽已隐去,但泥土之下,根脉绵延,生生不息。

他知道,这场春天,才刚刚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