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捞尸人 > 第四百四十六章(第3页)

第四百四十六章(第3页)

林晚久久伫立,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醒来时,天刚蒙蒙亮。她发现自己躺在青石上,身上盖着一件陌生的黑色大衣??正是张建国常穿的那件。而她的帆布包里,多了三样东西:一盏小巧的绿焰马灯,一枚泪滴状的冰晶碎片,以及一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年轻的叶岚站在昆仑山脚下,身旁站着一个模糊的黑影。而背景处,隐约可见一座石碑,上面刻着“忆归园”三个字。拍摄时间显示为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正是张建国笔记本首页记录的那一天。

她猛然意识到:

原来一切早已注定。

七代守夜人,如同星辰轮转,各自照亮一段黑夜。而她,不过是接力者之一。

她站起身,将马灯挂在腰间,冰晶碎片贴身收好,照片小心翼翼放入笔记本夹层。然后,她走向园区出口,脚步坚定。

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轻松。有人会质疑她,有人会嘲笑她,更多人根本不信这些“鬼神之事”。但她不在乎。她只需记住一件事:当有人流泪时,她要在那里;当有人告别的时候,她要听见。

一个月后,国内多家医院试点设立“临终倾听室”。志愿者身穿特制服装,佩戴绿纹徽章,专门陪伴即将离世的患者,记录他们的遗言、心愿与梦境。项目名称叫作:“归途计划”。

首日运行,全国共收集有效记录三百二十七份。其中,有二十四人提及“提灯女子”,十五人描述梦中见到冰莲绽放,三人声称在病房看到短暂绿光闪过。

林晚亲自参与了第一场倾听。对象是一位肺癌晚期的老教师,临终前最牵挂的是没能参加孙子的毕业典礼。林晚握着他的手,轻声说:“我会替您去的。”老人含笑闭眼,最后一句是:“谢谢……姐姐。”

当天夜里,孩子家长打来电话,说老人走后半小时,家中鱼缸突然结出一朵冰晶花,悬浮在水面中央,直至黎明才融化。

两年后,南极科考站传来新发现:当年叶岚骨灰扩散的能量并未完全消散,而是以极其缓慢的速度重组,形成了一个环地球的“记忆磁场”。该磁场每隔七天会在特定区域产生微弱共振,恰好对应七代守夜人的活跃时段。

科学家无法解释其原理,只好命名为“楚昭效应”。

又过了五年,林晚出版《捞尸人纪事?再续》,畅销全球。书中不仅收录了张建国的全部笔记,还包括她亲身经历的上百个真实案例。序言只有短短一句话: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而我所做的,只是帮这个世界,多记住一些人。”

许多年过去,新的忆归园在各地建成。它们不在城市中心,也不立碑铭志,而是隐匿于山野、湖畔、老街深处。人们偶然路过,会发现角落里开着一朵冰莲,旁边放着一本敞开的笔记本,供人写下思念。

没有人强迫你相信。

但每一个写下名字的人,都会在当晚做梦。

梦里,总有个人回头对你笑,说:“我收到了。”

直到某一天,一个小女孩蹲在园中,对着一朵冰莲轻声说:“妈妈,今天我考了满分。”

风起了,花瓣微微颤动,仿佛回应。

远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拄着拐杖走来,脸上带着慈祥的笑。

她是林晚,已是耄耋之年。

孩子们围上来,拉着她讲故事。

那个小女孩仰头问:“奶奶,楚昭现在在哪里?”

她笑着指向远方的地平线:“在每一个敢于想念的地方。”

话音落下,春风拂过,槐花如雪飘落。

一朵新生的冰莲,在春日暖阳中悄然绽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