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国潮1980 > 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镇店之物(第2页)

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镇店之物(第2页)

代表团团长久久凝视着她,最终说道:“我们在战乱地区做了几十年扫盲,一直以为目标是识字率。现在才明白,真正的目标,是人心的温度。”

春节临近,全国晨读点陆续传来喜讯:西藏双湖县建起首个高原诵读驿站,使用太阳能供电设备;广东东莞农民工子弟学校自编粤语童谣版《三字经》;浙江乌镇推出“水乡夜读船”,游客可在运河游船上听评弹伴奏读宋词。

然而,也有一条消息让她心头沉重??新疆和田一小的阿依古丽来信说,村里仍有老人反对晨读,认为“汉字会冲淡真主的言语”。尽管多数村民支持,但她感到压力如山。

米晓卉当即回信:“不必急于说服所有人。你可以试着用维吾尔语朗诵李白,再请伊玛目用阿拉伯语诵读《古兰经》选段,然后问大家:这两种声音,能否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存?如果答案是能,那就是胜利。”

她随信寄去一套特制音频设备,内置双语对照诵读程序,还附了一块新绣帕,上面用金线绣着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除夕夜,央视春晚邀请“晨读联盟”参与特别环节。导演组原计划安排百名儿童身穿汉服齐诵《将进酒》,场面宏大。米晓卉婉拒:“不要表演,要真实。”

最终呈现的画面令人动容:零点前五分钟,镜头切换至全国各地普通家庭??哈尔滨一家四口围坐餐桌读《元日》,拉萨母女在经幡下合诵《望庐山瀑布》,乌鲁木齐阿依古丽带领学生在雪地里点燃蜡烛,轻声念起《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当北京时间跨入新年,全国上千个晨读点同步响起同一句诗:“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那一刻,无数人泪流满面。

初一清晨,米晓卉照例早起。她穿上厚棉衣,拄着拐杖走出房门。院子里积雪未扫,天地寂静。她站在廊下,望着东方渐亮的天际,忽然听见二楼窗户推开的声音。

林婉清探出身子,喊道:“晓卉,今天该你领读了!”

她笑了笑,清清嗓子,缓缓开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声音不高,却穿透寒雾。紧接着,李志远从西厢房应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陈知微推开厨房门,手里端着一盘饺子:“家国两相依,忠孝本同心。”

连锅炉房的老王也扛着铁锹走出来,粗声粗气地接了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笑声在雪中荡开。

吴小川悄悄架起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切。他知道,这段影像不会用于宣传,也不会上传网络。它只会存在硬盘深处,作为这个时代的证词??证明曾有一群普通人,试图用诗句对抗荒芜,用温柔抵抗冷漠。

年后不久,一则消息震动团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广非功利性、生活化、家庭本位的阅读实践”,并将“晨读中国”列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介。

文件下发当日,米晓卉收到一封匿名信。信纸粗糙,字迹歪斜,盖着云南怒江偏远村寨的邮戳。内容只有一句话:

“老师,我儿子以前天天打架,现在每天早上要我陪他读一首诗。他说,诗里的人也难过,但他们不说脏话,只写月亮。”

她把信贴在办公室墙上,旁边是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插满了彩色图钉??每一个,代表一个海外诵读点。

春天来得悄无声息。三月五日惊蛰,承志园的老槐树抽出嫩芽。那天早晨,米晓卉接到一个国际长途。

电话那头是个年轻女孩,带着浓重阿富汗口音:“米奶奶,我是阿依莎。我们难民营新建了一个读书角,孩子们轮流当‘小先生’。昨天,一个五岁的男孩第一次完整背下了《春晓》。全班为他鼓掌,他哭了,说这是妈妈去世后他第一次感到幸福。”

她听着,眼泪无声滑落。

“您说得对,”阿依莎继续说,“诗不是粮食,但它让我们记得,自己还是个人。”

米晓卉擦去泪水,轻声回应:“那你告诉他,孟浩然写这首诗时,也在想家。所以,他的思念,穿越千年,落在了你的帐篷里。这不是奇迹,是共鸣。”

四月初,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规范“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严禁任何形式的变相考试、商业捆绑和形象工程。发布会上,发言人引用米晓卉的话作为结语:“真正的文化传承,不在口号里,而在清晨厨房里母亲给孩子温粥时哼的那一句‘慈母手中线’。”

台下掌声雷动。

而此刻的承志园,阳光正好。米晓卉坐在轮椅上,由林婉清推着穿过长廊。她们来到新建的“种子馆”??一座玻璃结构的小屋,陈列着十万封读者来信、千套各地方言诵读录音、百件民间手工艺品,以及一面“火种墙”,墙上镶嵌着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旧油灯、煤油灯、马灯、蜡烛台,每一盏都曾照亮过某个清晨的朗读。

一个小学生怯生生地问:“米奶奶,为什么叫‘种子馆’?”

她俯身微笑:“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种子。只要心里有光,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开花。”

孩子点点头,转身跑开。片刻后,稚嫩的童声在馆内响起: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圈又一圈,声音渐渐汇成洪流。

米晓卉闭上眼,任那声音洗过身心。她仿佛看见,在遥远的雪山、沙漠、海岛、贫民窟、战壕边缘,一盏盏灯次第亮起,如同星河倒垂,人间重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