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娘子,别这样! > 第594章 本王喜欢人妻尤好未亡人一万一(第1页)

第594章 本王喜欢人妻尤好未亡人一万一(第1页)

那青年脸上的表情,宋言自是能瞧见,便是眼底深处的浓郁杀意宋言都看的一清二楚。

眨眨眼,脸上带着些许无辜。

咦?

自己是玉霜相中的男子?什么时候的事儿,咱自己咋不知道?

话说这小。。。

夜色如墨,浸透敦煌石窟外的沙原。风卷残云,星河低垂,仿佛整片苍穹都在俯视这片被记忆反复雕琢的土地。林素衣坐在茅屋前的石阶上,手中仍握着那本《百姓春秋?终篇》,指尖轻轻抚过最后一页的字迹,如同触摸一段已逝却未远去的岁月。

她没有流泪了。泪水早已流尽,剩下的,是沉入骨髓的平静与清醒。

“周砚秋……”她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像是在回应某个遥远的回音,“你终究还是记下了我最不愿示人的一面。”

木匣底部压着一封信,纸页泛黄,字迹颤抖,显然是临终前所书:

>“素衣:

>我知你一生所求,非功名,非权柄,而是‘真’。可世人常将‘真’误解为光耀万丈的善行,却不敢直面暗影中的犹豫与妥协。你曾为保共忆堂不倒,在三州饥荒案中隐去一位刺史贪腐证据;你也曾在赎忆碑落成之日,默许将宁霜之名从铭文上抹去??因她说:‘我若留名,反成新枷锁。’

>这些事无人知晓,连陈知远也不知情。但我记得。因为我在场。

>所以我写下这一切,并非为了揭短,而是为了证明:一个凡人,也能扛起记忆的重量。

>若连你这样的人都能被真实记载,那么每一个普通人,也配拥有不被删改的人生。

>此即《终篇》之义。

>??周砚秋绝笔”

林素衣久久凝视信纸,忽然轻笑出声,笑声里带着几分苦涩,几分释然。

“原来最懂我的,是你这个总躲在陶片堆里的老匠人。”

她将信折好,放入怀中,抬头望向天际。北斗斜挂,斗柄正指西北??那是忘川书院旧址的方向,如今的“醒园”所在。十年过去,那里已是绿荫成海,忆莲开遍,每年清明都有万人前往焚忆种心。而那株“共根莲”,早已长成参天巨树,枝干透明如琉璃,内里流转着亿万记忆光点,宛如活的历史本身。

但她知道,真正的考验,从来不在废墟,而在庙堂。

翌日清晨,柳含烟自京师归来,风尘仆仆,眉宇间隐有忧色。

“朝廷虽设了‘民议修史局’,可实际运作处处受阻。”她在茅屋外坐下,接过林素衣递来的粗茶,“地方官以‘舆情不稳’为由,拒交档案;史官则称‘体例不合’,驳回百姓补录申请。更有甚者,竟伪造‘民意公投’,宣称‘民众不愿知晓旧事’,以此封存三十年前的边镇屠村案。”

林素衣听着,手指轻叩茶碗边缘,发出细微声响。

“他们怕的不是真相,是共鸣。”她淡淡道,“一旦一人说出实话,百人便会随之觉醒。那种力量,比刀兵更令掌权者恐惧。”

“那你打算怎么办?”柳含烟问,“再启千灯计划?可如今各地已设‘光禁令’,夜间不得私启心灯镜,违者以‘煽动民心’论处。”

林素衣沉默片刻,忽而起身,走入屋内,取出一只小小的玉瓶。瓶中悬浮着一枚枯萎的忆莲花瓣,色泽黯淡,却仍有微弱光芒闪烁。

“这是宁霜留下的最后一丝执念消散后凝成的‘心核’。”她说,“我一直未曾动用。因为它不是工具,而是警告。”

“警告?”

“她说过,‘正统’二字,比刀剑更利。”

她将玉瓶置于石台之上,双手合十,闭目低语:“若今日之世,仍需有人站出来撕开遮蔽,那就让我来背这罪名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