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娘子,别这样! > 第594章 本王喜欢人妻尤好未亡人一万一(第2页)

第594章 本王喜欢人妻尤好未亡人一万一(第2页)

话音落下,玉瓶骤然震颤,花瓣缓缓旋转,释放出一道幽蓝光束,直冲天际。刹那间,整个敦煌地脉震动,石窟深处传来古老钟鸣,九十九座忆莲天幕同时亮起,投影出一幅幅被尘封的画面??

**画面一:永徽七年,北境雪灾。一队官兵奉命封锁粮仓,任由饥民跪拜哀嚎。领头校尉撕碎赈灾文书,冷笑:‘上头说,死一批,省口粮。’**

**画面二:景和元年,江南水患。某府尹强征民夫修堤,病死者逾三千,尸体投入江底压桩。幸存者欲告状,却被诬为“妖言惑众”,满门流放。**

**画面三:三年前,西南夷乱。朝廷派使招安,寨主率族人出降,酒宴中尽数毒杀。事后奏报却写:“逆酋伏诛,边境安宁。”**

这些影像并非来自官方记录,而是源自民间“时光邮筒”中尘封已久的投稿,因涉及高官显贵,一直被标注“待核”,实则永埋。

此刻,它们穿越禁忌,照亮天地。

“你……启动了‘共忆共鸣阵’!”柳含烟震惊,“这不是只有源庭中枢才能触发的终极权限吗?!”

林素衣睁开眼,瞳孔已染上淡淡的银光,那是与忆莲彻底融合的标志。

“我早该明白,真正的记忆之力,不在抄本,不在碑文,而在人心共振的那一瞬。”她声音平静,“当千万人同时看见同一段被掩埋的真相,谎言便再也无法立足。”

三日后,全国震动。

一千二百七十六座忆莲亭同步播放上述影像,百姓奔走相告,乡老痛哭,学子怒斥,连军营之中也有士卒砸毁营中悬挂的“忠勇榜”,高呼:“我们效忠的,不该是虚假的荣耀!”

皇帝连下三道诏书,命查“妖术惑众者”,可钦差刚入敦煌地界,便见漫山遍野的心灯亮起,无数村民手持粗纸抄写的《终篇》片段,围聚诵读。有人念到“林素衣也曾沉默”,当场跪地叩首:“连她都敢承认软弱,我们为何要假装顺从?”

钦差无功而返,途中竟遭老兵拦路质问:“当年我兄长死于冤狱,你们史书可曾提过一句?!”

与此同时,民议修史局接到联名请愿书三百余份,要求重审积案。更有边陲守将公开表态:“若朝廷不还真相,吾等宁守孤城,不纳虚诏!”

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有老臣怒斥:“此女以幻象乱国,动摇纲常,当诛!”

亦有年轻御史挺身反驳:“若真相为幻,何以万民共泣?若纲常须靠谎言维系,那这纲常,本就是伪物!”

僵持之际,皇帝亲临源庭旧址,召见林素衣。

两人相见于莲池畔,昔日少年天子如今鬓角斑白,眼神复杂。

“林卿,朕敬你为民请命,可天下需要秩序,而非动荡。”他缓缓开口,“你可知,若人人皆翻旧账,官不成官,民不服管,社稷将倾?”

林素衣立于池边,风吹白发,却不退半步。

“陛下所惧,非记忆,而是责任。”她直言不讳,“您怕的是,一旦打开这扇门,那些曾高坐堂上的衮衮诸公,将不得不低头认罪。可您忘了,百姓不怕真相,只怕永远等不到真相。”

她指向池中倒影:“您看这水,浑时不清,搅动更浊。可若长久静置,泥沙自沉,清水自现。记忆亦如此。唯有直面,方得净化。”

皇帝久久不语,终是长叹:“若朕答应彻查旧案,你可愿收手?”

“不可。”林素衣摇头,“我可以停用共鸣阵,但‘民议修史局’必须独立于六部,直隶御前。且所有档案,除涉及当下国家安全者外,一律限期公开。否则,今日之诺,不过是明日又一场遗忘的开始。”

皇帝脸色铁青,良久,才咬牙道:“……准。”

圣旨下达当日,全国大赦一类文字狱囚犯,开放百年内政务档案查阅权限,设立“真相听证会”,邀请受害者家属、学者、平民代表共同审查史书。第一批被平反的,便是三十年前那场屠村案的遗孤们。当他们在朝堂上捧着父母遗物,泣诉血泪时,满殿文武无不失色。

而林素衣,悄然退回敦煌。

她不再使用玉瓶,也不再干预政事。只是每日整理《续纪》,并将《终篇》誊抄百遍,送往各地学堂,附言:“读史者,当知人非完人。唯有包容脆弱,方能成就真实。”

又一年春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