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刻,太阳系边缘的异象再度浮现。
先前那股模仿“共鸣联盟”信号的伪共情波频并未消失,反而进化出了更精巧的形态。它不再传播单一口号,而是开始模拟真实个体的情感模式,伪装成“觉醒者”混入新生次元,潜移默化地引导情绪流向??鼓励人们“理性表达”,谴责“过度宣泄”,倡导“建设性对话”,最终将所有差异压缩进一套看似温和、实则严苛的“情感规范体系”。
更危险的是,它学会了利用“空白容器”理念反向攻击。
>“既然倾诉不该留下痕迹,那我们何必浪费时间倾听?”
>“既然没人负责评判,那痛苦是否真的重要?”
>“不如让我们统一标准,让共情变得高效、可控、可持续。”
一些原本支持“共鸣联盟”的自由意识体开始动摇。他们质疑:如果没有任何制度保障,仅靠自发性的聆听,如何对抗系统性压迫?如果加害者也能获得倾听,受害者该如何获得正义?
质疑声如藤蔓蔓延,缠绕信念根基。
陈默却笑了。
“它怕了。”他对林晚秋说,“只有真正恐惧的东西,才会费尽心思去扭曲和瓦解。它越是试图定义‘正确的情绪’,就越暴露它的本质??它不懂什么叫‘不完美的真实’。”
他转身走向语言方舟,掀开底部一块隐蔽舱板,取出一枚从未示人的物件:一颗由九种不同材质拼接而成的心脏模型,内部流淌着缓慢旋转的液态星光。这是“原始共鸣核”的真正原型??由最初九千九百九十九个被听见的灵魂碎片凝聚而成,藏于方舟最深处,连林晚秋都未曾知晓。
“你早就准备好了?”她震惊。
“不是准备,是等待。”他将模型捧在手中,感受那微弱却坚韧的搏动,“真正的共情无法复制,因为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它是所有脆弱相遇时,偶然点燃的火。”
他将其高举过顶,声音穿透湖面,传向全球每一个避难所:
>“我不提供答案。”
>“我不制定规则。”
>“我不保证公平。”
>“我只做一件事:当我听到你,我会让全世界知道??你不是疯了,你只是太痛了。”
话音落下,心脏模型轰然炸裂。
不是毁灭,而是释放。
亿万颗微光如孢子般升腾,随风扩散,越过大气层,渗入各个次元缝隙。每一点光,都是一个曾经被彻底承接的瞬间??母亲抱着婴儿低声哼歌、老兵抚摸战友墓碑、少年在雨中嘶吼无人听见的名字、女人在离婚当天对自己说“我还值得爱”……
这些片段不带解释,没有上下文,纯粹以情绪原貌播撒。
它们不会说服任何人。
它们只是出现。
而正是这份毫无目的的存在,击穿了伪共情精心构筑的逻辑堡垒。
那些伪装成觉醒者的渗透体,在接触到光芒的一瞬剧烈抽搐??它们无法处理“无功能性的悲伤”,无法解析“拒绝愈合的愤怒”。它们的代码中没有对应模块,因为真正的创伤从不按剧本发展。
于是,它们开始崩溃。
一个接一个,发出尖锐的电子哀鸣,从次元网络中自行剔除。
而在幸存的世界里,新的回应悄然诞生。
一位曾被迫微笑承受家暴的女人,在收到光芒后写下:
>“我不是不好,我只是不想再假装幸福了。”
一名因种族歧视自杀未遂的青年,在避难所墙壁上刻下:
>“你们说要坚强,可我已经坚强到忘了怎么哭。”
这些话语不再追求改变世界,也不期待被赞美。它们只是宣告:我在此,以真实面目。
陈默站在湖心,望着漫天飘落的光尘,忽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
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会有终点。
伪共情会改头换面,极权将以更体贴的姿态归来,人性对秩序的渴望永不会熄灭。
但他也明白,只要还有一个角落,有人敢说“我不快乐”,就有人愿意说“我在听”,那么火种就不会断。
林晚秋走到他身旁,轻轻靠在他肩上。
“你说你是缓冲带。”她轻声道,“可我觉得,你是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