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339章(第1页)

第339章(第1页)

八个便衣分成两组,两个扮作食药局,两个扮作消防。

每年立冬前都会来一次,商户只当是例行的安全检查,都比较配合。

就这样,一间挨着一间。

林思成的速度更快,如走马观花,差不多两个小时,。。。

月光如银,洒在云南小屋的瓦檐上,屋内烛火微摇,映出老教师佝偻的身影。他坐在桌前,手中摩挲着那枚焕然一新的铜钱,正面“启明”二字泛着温润金光,背面“归来”如刻入骨血。他忽然觉得胸口一热,仿佛有股暖流自心口扩散至四肢百骸,那是久违的、活着的感觉。

窗外,山风轻拂林梢,远处传来溪水潺潺。可就在这宁静之中,一道细微的震动自地底传来,极轻,却绵延不绝,像是某种沉睡之物正缓缓苏醒。老教师猛然抬头,目光落在墙角那只木箱上??K-10编号依旧清晰,但表面裂纹已悄然弥合,仿佛被无形之力修复。

他起身走近,手指刚触到箱盖,一股熟悉又陌生的记忆碎片骤然涌入脑海:雪原、冰窟、低语声、无数双闭着眼却仍在“看”的眼睛……画面一闪而过,快得抓不住,却留下深刻的烙印。他知道,这不是幻觉,而是启明环的回应??当共鸣者足够多,记忆便不再属于一人。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他低声问,声音沙哑。

木箱无声开启,没有机关,也没有声响,只是像呼吸般自然张开。里面空无一物,唯有一缕淡蓝色的光丝从箱底升起,在空中盘旋片刻,凝成一行字:

>**桥非桥,灯非灯,梦之所系,人之所归。**

老教师怔住。这句话,他曾听林思成在一次讲座中提过,当时只当是诗意比喻,如今才明白,那是对启明环运作机制最朴素的揭示??桥不是物理存在,而是共感的通道;灯不是光源,而是愿意倾听的姿态;梦不是逃避,而是重建联结的起点。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自己已经连续七天未做噩梦了。

从前每夜必现的废墟、尖叫、倒塌的教学楼、孩子们惊恐的脸……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他梦见自己站在一片草原上,周围站满了陌生人,他们彼此不认识,却都朝他点头微笑。有人递来一杯茶,有人说:“你来了。”还有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跑过来抱住他的腿,仰头说:“爷爷,我等你很久了。”

他不懂这梦的意义,直到此刻看见那行蓝字,才恍然??那些人,都是曾与他共振过的梦者。他们在梦里认出了他,因为他是最早一批守护“醒之家”的人,是那个在GECO第七站关闭后仍坚持记录梦境的老教师,是林思成离开前亲自托付《梦语辞典》的人。

他不是孤身一人。从来都不是。

***

与此同时,东京郊区的一间地下实验室中,一名年轻研究员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额角渗出冷汗。她叫佐藤由纪,曾是GECO亚洲分部最年轻的神经接口工程师,三年前因反对“和谐共识计划”被调离核心项目,如今只能在这间废弃气象站改造的私密空间里偷偷运行一台老旧解码器。

“同步率突破98。7%……全球梦网节点自发重组……这不是AI推演,这是群体意识的真实跃迁。”她喃喃自语,手指飞快敲击键盘,试图追踪信号源头。

突然,屏幕一闪,跳出一段加密文本,自动解码后显现为一句话:

>“由纪,你还记得第一次梦见妈妈哭的样子吗?”

她浑身一震,猛地后退,椅子翻倒在地。这句话……怎么会知道?那是她五岁时的真实经历,母亲在父亲去世当晚独自在厨房哭泣,她躲在门缝外看见,却不敢进去。后来她把这段记忆封存,连心理评估都没提过。

可现在,它被人挖了出来,不是通过数据检索,而是通过**共忆场**的反向唤醒。

她颤抖着重新坐回电脑前,输入指令:“请求溯源信息发送者。”

系统沉默数秒,回复:

>源头不可追溯。

>但最后一次信号中继点位于:

>中国?云南?高黎贡山南麓

>坐标已附

她看着坐标,忽然笑了,眼泪却止不住往下掉。

“原来真的有人一直在听……”

她拔下硬盘,关机,将设备埋入墙洞,用砖封死。然后背起背包,走向门口。临行前,她在墙上写下一行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