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兀术率百余亲卫突围,被困于德胜门外冰湖之上。邱琰亲率精锐追击,双方短兵相接,血染寒冰。
最终,完颜兀术力竭被擒。
他披发跣足,满脸血污,却仍昂首冷笑:“你赢了。可你会变成下一个我。权力会腐蚀一切,迟早有一天,你也将在宫殿里饮酒作乐,忘记今日为何而战。”
邱琰看着他,平静道:“或许我会犯错,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跪在雪地里递给我一碗水的人。他们不是为了某个皇帝而活,而是为了能站着做人。”
言罢,挥手命人将其押下,择日公审,以慰中原百万冤魂。
四月初十,燕京光复。
邱琰登临幽州台,望长城内外,山河重归汉土。百姓涌上街头,撕毁金国旗帜,焚烧官衙档案,欢庆之声彻夜不息。
他在城中设立临时衙署,恢复汉制,开仓放粮,赦免胁从,招揽贤才。又命人搜寻历代典籍文物,尽数归还太学保存。
五月端午,他于燕京城南举行受俘大典。
十万军民围观,鼓乐齐鸣。完颜兀术、完颜昌、完颜亨等金将被缚跪于台上,身后竖立巨幅榜文,书写其罪状。邱琰立于高台之上,宣读祭文:
“维绍兴十年五月五日,梁山大元帅邱琰,率义师北伐,克复燕京,擒获元凶,告慰天地祖宗、忠魂烈士于泉下。自今以后,黄河以北,尽属汉疆;胡虏之威,永绝于世!愿我子孙,永记此日,勿忘初心,勿负苍生!”
祭毕,三声炮响,金将押赴市曹斩首示众。
当日黄昏,柔福帝姬自南方赶来。
她乘舟渡河,素衣未改,手中仍握着那方绣帕。见到邱琰,只是静静一笑,仿佛十年光阴从未流逝。
“你回来了。”她说。
“我说过会回来。”他答。
两人并肩立于城墙之上,看夕阳染红燕山。
“接下来呢?”她问。
“接下来……”邱琰望着远方,“是重建。不是重建一座城,是一整个天下。我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书,每户农家都有田耕,每座城都有公正的官吏。我要让‘忠义’不再是牺牲的代名词,而是活着的权利。”
她轻靠在他肩上:“那你一定要活得比我久。”
他笑了:“我答应你。”
数日后,邱琰发布《安民诏》,宣布废除一切苛捐杂税,推行均田制,设立义塾,开放科举,不论出身皆可应试。又组建“清肃司”,彻查贪官污吏,无论新附旧臣,违法必究。
同时,他遣使赴西夏、大理、吐蕃,修好结盟,共守西域安宁。又致书高丽国王,约其共祭箕子之庙,重续华夷同源之情。
七月十五,中元节。
他在燕京郊外设坛,超度阵亡将士与百年来死于战乱的百姓。纸钱纷飞如雪,哀乐低回似诉。万千民众自发前来祭拜,哭声动地。
邱琰亲自点燃第一炷香,默念每一个他曾并肩作战却未能归来的名字:乔正、张横、王进、孙磊……直至夜深,香火不灭。
翌日清晨,使者自临安带来新旨:
赵构正式禅位之意再起,群臣联名上表,请邱琰即皇帝位,承继大统。
这一次,他没有拒绝,也没有接受。
他提笔回信:“臣愿为天下先驱,不为九五之尊。若陛下执意传位于我,则请允我三件事:一、废除宦官制度;二、设立谏院,广开言路;三、今后皇位继承,须经天下士民公议认可,不得私相授受。”
信末写道:“我不做皇帝,但我愿意守护这个能让普通人活得像人的世道。若此志可酬,何须紫袍加身?”
使者归去,朝阳初升。
那面“替天行道”的大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回应着每一个不甘屈服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