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谁说这顶流癫!这顶流太棒了! > 第422章 钳子落难记(第1页)

第422章 钳子落难记(第1页)

时瑾微的工作室被“撤”了。

她的工作室之前是由泰洋和她本人共同注资的,股份占比也是泰洋51%,时瑾微个人49%。

撤了没关系,因为时瑾微目前的事业运非常好,个人咖位也很高,所以随便就能重新。。。

程野是在一个没有订单的清晨出发的。那天成都的雾很重,整座城市像被裹在一层潮湿的棉絮里。他把电动车停进车棚,退了账号,摘下那张贴了三年的“安静模式运行中,请勿催单”便签,折好放进胸口口袋。然后背着一只旧军绿色帆布包,步行穿过半个城市,登上开往昆明的夜班火车。

他没买卧铺,坐在硬座车厢靠窗的位置,头微微歪着,听着车轮与铁轨之间永不停歇的撞击声。那声音让他想起小时候外婆家门前的老水车,一圈又一圈,不急不缓,像是大地的心跳。他闭上眼,锁骨下的叶形纹路隐隐发烫,仿佛有股温热的血流正顺着脉络缓缓爬升。

他知道这不是幻觉。

自从接到那个来自云南的无声电话后,他的梦境就再未中断过那片花海。每天夜里,他都会回到那棵树前,看着新的气泡从远方飘来,载着陌生人的低语、哭诉、笑声、叹息。有些话他听不懂,是方言,或是夹杂着背景噪音的碎片录音,但他依旧驻足倾听,直到声音融入风中,化作花瓣落地。

第七夜,他在梦里听见了林昭的声音。

不是通过别人回忆里的片段,也不是借由共鸣石重现的频率??那是直接落在他意识深处的一句话,轻得像一片叶子擦过水面:

>“你不需要成为谁的回声,程野。你只需要继续听下去。”

醒来时,窗外正掠过一片油菜花田,金黄连绵至天际。他摸出随身带的U盘,那是流浪歌手留下的《给听得懂的人》。他从未将它上传过网络,也从未当着别人的面播放。但现在,他插进手机,点开第一首歌。

旋律粗糙,吉他走音,人声沙哑颤抖,歌词写的是一个男人在母亲葬礼当天,发现自己再也唱不出她最爱的童谣。副歌部分突然中断,只剩呼吸和啜泣。

程野听完了整张专辑,一百首,整整三个小时。

当他拔出U盘时,发现金属外壳上浮现出一行细小刻痕,像是被人用针尖一笔一划写上去的:

>“谢谢你听完我这一生。”

他知道,这世上一定还有更多这样的声音,在等待被真正听见。

火车抵达昆明站时,已是深夜。他没有联系任何人,只凭着直觉换乘大巴,再徒步七小时,终于在黎明前踏入山谷。

第五棵树比他梦中所见更加静谧。它已不再开花,但叶片始终泛着微光,每一片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行人内心的倒影。程野走近时,树干轻微震颤了一下,第六个名字的位置忽然亮起一丝青芒。

玛拉莱就坐在不远处的石台上,怀里抱着她的速写本。她看见程野的第一眼,手指猛地一顿,随即缓缓抬起,打出手语:

>“你来了。”

>“我们等了十年。”

>“不是等英雄,是等一个愿意停下的人。”

程野不懂手语,可他看懂了她的眼神??那是一种无需翻译的确认,如同两股水流在暗处交汇,彼此知道对方来自同一源头。

他走上前,在树前跪坐下来,伸手触碰树皮。

刹那间,整个山谷响起无数声音。

不是来自空中,也不是记忆深处,而是从地底、从风中、从每一片叶子的震颤里涌出??那是全球所有共鸣石此刻正在接收的情感能量,是千万人未曾说出口的思念、悔恨、希望与告别。它们汇聚于此,只为经过一棵树,流向下一个能承载它们的人。

程野感到胸口剧痛,仿佛心脏被无形之手攥紧。他的意识开始模糊,眼前闪过无数画面:东京老人含泪哼唱的断续音符;菲律宾渔村老桑托画在船底的笑脸;纽约地铁站冰晶铃兰融化成水;南极研究员在雪地中仰头大笑……还有更多他从未见过的脸孔,他们在医院、在街头、在战区、在孤岛,对着一块石头、一台录音机、或仅仅是一堵墙,说出心底最深的话。

而每一个声音,在说出的瞬间,都被某块共鸣石捕捉,经由深蓝协议编织成网,最终汇入这棵树,等待传递。

他终于明白,“听见”从来不是终点。

它是接力。

是把一个人的灵魂重量,稳稳接住,再轻轻递向下一段旅程。

三天后,山谷迎来第一批访客。

不是媒体,不是粉丝,也不是政府代表,而是七个普通人:一位聋哑学校的音乐老师,带着学生亲手制作的陶笛;一名临终关怀护士,包里装着几十盘病人遗愿录音带;一个曾在网络暴力中险些自杀的女孩,如今成了匿名倾诉热线志愿者;还有一对老年夫妇,丈夫失智多年,妻子每天为他读信,哪怕他早已记不得自己是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