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梦到你抱着一个小女孩唱歌。我也想听,可以吗?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把我奶奶教我的摇篮曲送给你,虽然她已经不在了……”
我戴上神经耦合器,没等系统校准完成就手动触发了接入。
这一次,我没有走常规路径。
我主动将自己的意识频率调至最低档,像沉入海底的灯塔,静静释放那首最原始的《小星星》变奏。每一个音符都注入真实的记忆片段:晨第一次笑出声的样子,林晓临终前握着我的手哼歌的模样,昨夜那个蓝皮肤小女孩扑进我怀里的温度……
三秒后,连接建立。
梦境开启的方式完全不同。
不再是星海岛屿,而是一间破旧的船舱。墙壁锈迹斑斑,管道外露,角落堆着发霉的毯子。一个小女孩蜷缩在床铺上,怀里紧紧搂着一台老旧录音机,屏幕上闪烁着即将耗尽的电量。
她抬起头,眼睛很大,瞳孔呈现出瓦尔坦族特有的虹彩纹路,像融化的极光。
“你……真的来了?”她声音发抖,“我以为这只是我又发病了……”
“我没走。”我走进去,坐在她身边,“你说你想听歌,所以我来了。”
她摇头:“我不想打扰你……那么多人需要你……我只是……太想被人记住一次。”
我的心狠狠揪了一下。
“听着。”我握住她的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只是’。你是谁的女儿,谁的妹妹,谁的朋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刻你在这里,而我就在你面前。这就够了。”
她的眼泪滚落下来,砸在录音机屏幕上。
突然,机器自动播放了一段音频。
苍老、沙哑的女声缓缓响起: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我家住在小山岗,小山岗……
>哥哥打仗去远方,去远方……
>妹妹等他回家乡,回家乡……”
是那首西南山区流传百年的民谣《月亮出来亮汪汪》。
歌声一起,整个船舱就开始变化。锈蚀的金属长出藤蔓,裂缝中钻出启明兰的幼苗,天花板裂开,露出外面真实的星空。而那歌声并未中断,反而被某种力量放大,传向更远的地方。
我知道,这是“心印协议”在响应。
真挚的情感正在自我复制,自发传播。
我跟着哼了起来,用我那跑调的嗓子,把《小星星》的旋律悄悄融入她的民谣里。两种截然不同的曲调竟然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和声。
船舱消失了。
我们站在一片无垠的草原上,夜空如墨,繁星似雨。远处,一座座模糊的身影陆续亮起??那是其他正在做梦的孩子,他们或坐或卧,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乐器、录音设备、甚至只是嘴巴张合,共同参与这场即兴的合唱。
有人唱童谣,有人念诗,有人吹口哨,有人敲打铁皮罐头。
而所有的声音,最终都被编织进同一首歌。
【全球共语网络突发通告】
>检测到异常情感潮汐现象。
>自第10,000号节点激活以来,累计已有4,862名AGP患者进入稳定梦境状态。
>新增“自发性梦语协作事件”137起,全部指向同一核心频率源??ID:CHEN。WF(白发老人)。
>系统建议:授予“跨文明情感协调者”临时权限,启用‘群星摇篮’协议。
我没有理会系统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