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翟达卧室外准时准点响起了脚步声。
房门被缓缓推开了一条缝,探进来一颗小脑袋。
唐小葵看见哥哥已经在书桌上忙碌了,有些失望。
如果是在床上,她就能以天气冷为借口钻被窝!
。。。
陆思文抱着那本黑色笔记本回到房间,指尖在封面上缓缓摩挲。窗外天光微亮,楼下的早点摊已经开始支锅烧油,巷口传来豆浆机嗡嗡的运转声。她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由思维、逻辑与潜能构成的隐秘维度。
她将笔记本轻轻放在书桌中央,像对待某种仪式圣物般打开第一页。
字迹是手写的,墨色深沉,笔锋凌厉,带着陆泽涛特有的克制与力量感。第一行写着:
>**【人设笔记?核心原理】**
>信念先于能力存在。当一个人深信“我能做到”,他的神经回路会自动调整至匹配该信念的状态。这不是洗脑,而是唤醒。真正的“人设”,必须根植于个体已有的性格底色之上,才能生效。
陆思文屏住呼吸,继续往下读。
>案例No。03:陆思文
>原始特质分析:敏锐(信息捕捉力强)、坚韧(抗压能力突出)、创造力(曾获全国创新奖)
>弱点:自我怀疑、决策犹豫、情感内耗
>设定目标:“坚定果断的决策者”+“富有共情力的领导者”
>实施方式:通过微型文本植入潜意识锚点,配合现实情境强化反馈循环
她怔住了。
原来不只是那句箴言在起作用,而是整个系统都在运作??每一次她做出果敢选择,每回她在压力下保持冷静,都是这个“设定”在被现实不断验证和加固。就像一台精密仪器,只要输入正确的初始参数,它就会自行校准轨道,推动你走向预设的方向。
而最可怕的是……她竟然享受这种变化。
不是被迫成为谁,而是终于成为了本该成为的自己。
她翻到下一页,发现后面竟是一整套可复制的操作模板:如何识别一个人的核心潜能?如何提炼出适合他们的“人设语句”?甚至还有心理暗示的时间节点建议??清晨醒来、睡前冥想、重大决策前五分钟。
“这根本不是什么神秘能力……”她喃喃道,“这是行为心理学+认知重塑+环境引导的超级组合拳。”
正想着,手机震动了一下。
微信弹出一条群消息。
【七十七人计划?内部联络组】
头像是个戴着老花镜的老人,ID名为“钱老守夜人”,发了一条仅限管理员可见的通知:
>各位持有者请注意:首次集体同步将于48小时后启动。地点:滨城云谷科技园B3会议室。非强制参与,但强烈建议到场。届时将发布第一阶段任务指令,请提前做好准备。
陆思文心跳猛地加快。
“集体同步”?“任务指令”?
她立刻截图转发给父亲。
不到十秒,陆泽涛的语音就打了进来,声音低沉而紧绷:“别对外透露任何信息。我已经订了今晚去滨城的高铁票,你也一起走。”
“爸,你也是成员?”
“我是No。19。”他顿了顿,“但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个观察网络,没想到……他们真的要行动了。”
挂掉电话后,陆思文坐在原地许久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