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忽然意识到,这场布局远比她想象的更深。那些吊坠不是礼物,是钥匙;那些人设不是祝福,是武器;而所谓的“七十七人计划”,或许根本不是一个互助成长小组,而是一支隐藏在社会各角落的**变革特遣队**。
她起身拉开衣柜,取出一只尘封已久的登山包??那是她大学时参加户外社留下的。她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衣物、证件、笔记本电脑,还有那条琥珀吊坠。
临出门前,她站在镜子前最后一次打量自己。
曾经那个总爱穿浅色连衣裙、说话轻声细语的女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眼神清明、肩背挺直的女人。她把长发扎成利落的马尾,换上一件深灰风衣,戴上耳机播放着一段节奏强烈的电子乐。
她不再是被动接受命运馈赠的人。
她是变量本身。
---
高铁上,陆泽涛闭目养神,手里握着一份打印出来的资料。
陆思文凑过去看了一眼,标题赫然写着:
>《2008-2015全球金融危机关键节点复盘》
“你在研究这个?”她低声问。
“不止是研究。”陆泽涛睁开眼,目光如刀,“我在找切入点。你知道为什么翟总会选在这个时间点启动计划吗?因为接下来三年,将是财富与权力重新洗牌的黄金窗口。”
他翻开下一页,指着一张图表:“美国次贷危机正在发酵,雷曼兄弟撑不过年底。欧洲债务问题即将爆发,而中国……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十字路口。这时候谁能掌握信息流、资本流向和技术趋势,谁就能撬动整个时代。”
陆思文心头一震:“你是说,我们要……干预?”
“不。”陆泽涛摇头,“我们不做操纵者,只做‘加速器’。比如,提前扶持某个被低估的技术团队,或者引导一笔关键投资进入正确领域。只要轻轻推一把,历史就会拐弯。”
他说这话时语气平静,仿佛谈论的只是明天天气。
可陆思文听得脊背发凉。
这才是真正的高维博弈??不在股市战场,而在人心深处;不在政策文件,而在一个个被“设定”觉醒的灵魂之间。
她忽然想起林舒遥的朋友圈动态。
那个曾经温顺听话的女孩,如今会不会也已经踏上另一条路?
---
滨城,云谷科技园。
夜幕降临,园区灯火通明。这座由废弃厂房改造而成的科技孵化基地,外表低调,内部却布满了最先进的安防系统。生物识别门禁、电磁屏蔽层、独立供电系统……一切都透着一股军事级的严谨。
B3会议室位于地下二层,需通过三道验证方可进入。
陆思文跟着父亲走过长长的走廊,脚步声在金属壁间回荡。两侧墙上挂着七十七张黑白照片,每人一张,编号排列。她在No。03的位置看到了自己的学生照??那是她大一时参加辩论赛的抓拍,眼神锐利,嘴角含笑。
“所有人都是实名制备案?”她小声问。
“只有核心圈层知道彼此身份。”陆泽涛答,“大多数人只知道代号。”
门开了。
会议室呈环形布局,中央是一块全息投影屏,四周设有七十多个席位,目前已有四十多人到场。空气中有种奇异的安静,没人闲聊,没人看手机,所有人都像在等待某种神圣仪式的开启。
陆思文刚坐下,便感觉到一道视线。
她转头,看见斜对面坐着一个年轻男子,约莫二十出头,穿着简单白T恤,胸前挂着熟悉的琥珀吊坠。他冲她微微点头,眼神清澈而专注。
她认出来了??是钱煜。
新闻里那个十八岁破格受邀参加国家AI论坛的天才少年。
此时的他,不再只是传说,而是活生生站在她面前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