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蹊跷的是,对方负责人私下透露:“有人出双倍价格包下我们未来六个月产能。”
“是谁?”陈远问。
“不知道,付款走的是离岸账户。”
会议室再度陷入凝重。这已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而是有组织地切断供应链命脉。
江晚意沉吟片刻:“我们手上有三家备用供应商,但认证周期至少两个月。如果现在切换,必然导致断货风险。”
“那就不停产。”陈远站起身,“我们调整配方结构,用现有合规替代原料做过渡版本,同步加快新供应商审核速度。产品品质不能降,但可以暂时不主打HMO强化卖点。”
“可用户会察觉。”
“那就提前告知。”他说,“发一封公开信,告诉妈妈们我们现在遇到了困难,正在想办法解决。我相信她们愿意等。”
三天后,“甜奶纪”公众号推送了一篇题为《致每一位信任我们的妈妈》的文章。文中坦承供应链受阻现状,承诺绝不牺牲品质换产量,并附上过渡版配方的完整检测报告与临床对比数据。
文章末尾写道:“我们不想隐瞒,也不愿欺骗。您手中的每一罐奶,都关乎一个孩子的成长。所以我们宁愿慢一点,也要走得稳一点。”
推文发布不到两小时,评论区涌进上万条留言。
“我家还有存货,你们别急。”
“我在新西兰代购奶粉的朋友说,那边华人妈妈都知道你们的事,都说中国也有认真做事的品牌。”
“我是护士,刚值完夜班看到这篇,哭了。请一定要坚持下去。”
更有用户自发发起“延期购”活动:自愿推迟下单时间,为公司争取缓冲期。短短一周内,超过两万名消费者登记参与。
这场危机,最终以另一种方式凝聚了人心。
十月金秋,国庆长假第一天。
陈远带着小满去了趟河北工厂。孩子第一次亲眼看到奶罐车驶入厂区,看到巨大的不锈钢管道像银色藤蔓缠绕整座车间。她紧紧抓着爸爸的手,眼睛亮得像星星。
“这就是你做的甜甜奶吗?”
“对。”陈远蹲下来,“你看那边那个大机器,它要把牛奶变得很干净、很安全,就像给你洗手一样仔细。”
小满认真地点点头,忽然跑向一位正在巡检的女技术员:“阿姨,我能摸一下这个管子吗?它是甜的吗?”
技术员笑了,牵起她的手轻轻碰了碰冷却外壁:“不甜,但它心里甜。”
回程高铁上,小满靠在陈远肩头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张从车间带出来的流程图彩页。他轻轻抽出来,翻到最后一页,发现背面用稚嫩笔迹写着一行字:
“爸爸的工作是让世界变得更柔软。”
陈远怔住,久久无法移开视线。
他知道这不是小满写的??她才五岁,还不识这么多字。一定是江晚意悄悄教她说的,又让她亲手画上去。
他把纸折好,放进胸口口袋,紧挨着那张从不曾拆封的“甜奶纪”照片。
几天后,新西兰牧场代表如期来访。双方在杭州西湖边一家茶馆见面,没有西装领带,只有清茶一杯。对方带来了一份详尽的合作方案:专属草场、独立挤奶线、全程区块链溯源追踪,年供应能力可达万吨。
“唯一条件,”对方代表笑着说,“你们的技术能不能授权给我们其他合作伙伴?我们想一起推动整个行业升级。”
陈远沉默片刻,反问:“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开放专利后,别人可能用更低的价格抢走市场?”
“但我们知道谁是真的。”对方答,“就像我们知道你们不会为了多赚一点钱就偷工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