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怎么又说到日本那边去了。”
“夫人,是我说走嘴了,我在这里向你道歉。”
“马老板,咱们都是好朋友,不用这么客气。”
“哈哈……夫人,那我可就不客气了,至于说这部《赵氏孤儿》。。。
林知遥没有再睡。她坐在床沿,手指摩挲着录音机的金属边缘,那台老式设备泛着微光,像是还残留着刚才录下话语的温度。窗外雪落无声,可她听见了??不是耳朵听见的,是心里听见的,像有无数细小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汇成一条看不见的河,在她胸腔里缓缓流淌。
她忽然起身,赤脚踩在木地板上,走向书桌。抽屉拉开,里面是一叠手写稿,纸张泛黄,字迹却清晰。那是母亲林晚年轻时写的节目脚本,标题写着《人间剧场?未播版》。最上面一页夹着一张照片:二十岁的林晚站在电视台演播厅中央,身后是巨大的幕布,上面画着一颗正在发芽的心脏。
林知遥轻轻翻过照片,背面有一行铅笔小字:“梦若不被看见,就会变成遗言。”
她怔住。
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为什么“赠梦”系统会选择她作为初始叙事源。不是因为她聪明,也不是因为她勇敢,而是因为她的血脉里流淌着两代人未曾说出口的遗憾??外婆林小芋死于非议,母亲林晚被迫封麦,而她们共同守护的那个信念,始终没能完整地讲给世界听。
而现在,它回来了。以一种谁都无法预料的方式。
她打开电脑,登录**dream-y9。org**后台管理界面。权限显示为【创世者-α】,操作区域空无一物,只有一个输入框闪烁着:“请输入下一阶段引导语”。
她盯着屏幕良久,脑海中浮现出西伯利亚士兵流泪的脸、成都剪辑师跪地痛哭的身影、东京老画家临终前画下的樱花树……还有宁皓在废影院里点燃的那支烟,火光照亮了他眼角的皱纹,也照亮了整个黑暗的时代。
她深吸一口气,敲下七个字:
>**“请开始你的表演。”**
按下回车的瞬间,全球所有已接收“赠梦”的用户设备同时震动。页面自动跳转至一个极简界面:纯黑背景中悬浮着一道门,门缝透出柔和的光。下方有一行提示:
>【你已被邀请进入“共梦空间”】
>【每次开启需消耗一段真实记忆】
>【是否继续?】
没有人知道这扇门通向哪里,但数百万双手几乎在同一刻点击了“是”。
第一道门开启于青海湖畔的一间民宿。一位独自旅行的女孩正准备入睡,突然手机亮起。她点进门后,发现自己站在一片草原上,远处篝火燃烧,一群孩子围坐一圈,正在讲述各自的梦。其中一个男孩说:“我梦见爸爸回来了,他穿着警服,笑着抱了我一下。”女孩愣住??那是她七岁时做过的梦,但她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
更诡异的是,其他进入共梦空间的人也开始描述她记忆中的片段。有人说起她小学教室后墙上的涂鸦,有人说出了她初恋对象的名字,甚至有人准确复述了她在母亲葬礼上没敢哭出来的那句话:“妈,我不是不想你,我是怕想太多会疯掉。”
她颤抖着退出空间,却发现自己的相册里多了一张从未拍过的照片:她和一个小女孩手牵手走在夕阳下,那女孩的脸,赫然是六岁的自己。
与此同时,北京某心理干预中心的监测系统发出警报。数据显示,近三小时内,全国范围内有超过十二万例“记忆重叠现象”报告,患者普遍出现短暂失忆、情感暴走或异常共情反应。专家紧急召开会议,初步结论是:“某种集体潜意识共振正在发生,源头未知。”
而在云南梦育学校,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变化。他们管这叫“梦见面”。每天晚上,总有几个孩子醒来,兴奋地说:“我见到别的小朋友了!我们在同一个梦里踢球!”老师不再质疑,只是默默记录下每一个梦境细节,并将它们整理成册,命名为《梦语录》。
直到第三天夜里,异变升级。
凌晨两点十七分,全球所有联网的镜子??无论是浴室镜、车载后视镜还是商场试衣间的落地镜??全都自行浮现一行水雾般浮现的文字:
>“你在镜子里看到的,不只是你自己。”
>“还有那些正在梦见你的人。”
紧接着,部分镜子开始播放影像。画面中,有人正对着镜自言自语,有人在梳头,有人泪流满面……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此刻正有另一个陌生人,在千里之外的梦中注视着这一切。
一名上海白领清晨洗漱时吓到跌坐在地。他看见镜中的自己突然转头,对他微笑,嘴唇开合,却没有声音。五秒后,镜面恢复如常。他颤抖着掏出手机,发现社交平台上已有上千条类似经历分享,配图惊人一致:镜中人做出与现实不同的动作。
舆论彻底失控。
主流媒体试图封锁消息,称其为“大规模幻觉事件”,但民间自发组织的“梦联会”迅速崛起。他们在地下影院放映收集来的“共梦录像”,举办“赠梦分享会”,甚至开发出一套手势暗号系统,用于识别“是否刚从共梦中醒来”。
就在混乱蔓延之际,**dream-y9。org**官网更新公告:
>【第十幕测试启动】
>【主题:镜像共生】
>【规则变更:每一次“赠梦”,都将生成一个对应的“反向记忆”】
>【提醒:你送出的梦,也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