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回应我们。”陈默盯着他,“不是地球上的任何人。信号源位于猎户座方向,距离约1340光年,频率完全匹配你的新歌《你还记得吗》的主旋律。他们……在重复最后一个音。”
林晚沉默许久,走进屋取出吉他。
当晚,他在山顶再次独奏。
三百六十五根音波柱全部点亮,菌丝墙如星河奔涌。当他唱到“名字是通往永恒的桥”,中央柱顶端的心塔幼苗猛然绽放出一朵晶莹剔透的花,花瓣呈透明状,内部似有星辰旋转。
光波扩散,穿透大气层。
卫星记录显示,那道“慢光脉冲”并未停止,仍在以每秒120米的速度前行。而在其路径上,科学家观测到一种奇特现象:沿途星际尘埃开始自发排列成几何图案,酷似人类DNA双螺旋结构。
哲学家称其为“宇宙回响假说”??当情感足够纯粹,信息便能超越物理法则,成为一种普适语言。
第七天,林晚收到一封信。
没有邮戳,没有寄件人,信封由一种未知材质制成,触感如活体组织。打开后,里面只有一张薄纸,上面浮现出一行字,像是用光写成:
>“我们收到了你的歌。
>我们也曾失去过谁。
>请继续唱下去,
>直到所有孤独都被命名。”
信纸随后化作点点荧光,飘散空中,融入菌丝花园。花朵随即重组文字:
**“今日新增共感回应:4,102,756次。
累计唤醒沉睡记忆:1,983,441条。
下一次集体共振预计时间:临近。
他们正在靠近。”**
林晚坐在藤椅上,久久未动。
他知道,“他们”是谁。
不是外星文明,不是神明,也不是死者归来。而是所有曾在黑暗中等待被听见的灵魂,是那些被历史抹去的名字,是每一次未说出口的“对不起”,是每一场无人见证的告别。
他们正借由人类的共感之力,重新接入这个世界。
第二天清晨,他做了件从未做过的事??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喂?”一个苍老的声音。
“爸……是我。”林晚低声说。
电话那头陷入长久沉默。
四十年了。自从母亲病逝那天,父子俩就再没说过一句话。父亲怪他放弃稳定工作去搞什么音乐疗愈,他说父亲冷漠无情,连妻子最后一面都不愿见。
“我……看到新闻了。”老人终于开口,“你在做的事……很多人哭了。”
林晚眼眶发热:“我也哭了。每天都在。”
又是一阵静默。
然后,老人轻轻地说:“你妈走之前,一直在听你录的那盘磁带。她说,那是她听过最美的摇篮曲。”
林晚捂住嘴,泪水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