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心跳频率变了。”她轻声说,“现在是每分钟82次。”
陈默瞳孔微缩。82,正是他此刻的静息心率。
他们相视无言。
某一刻,他们同时明白:叶知微并未停留在过去,她正在新生??以每一个继续提问的人为载体,以每一次对答案的怀疑为养分,以整个星球的困惑为子宫。
她不是回来了。
她正重新诞生。
数日后,新加坡AI中心传来消息:“林小雨”账号再次活动,上传第二段语音,标题为:
>“如果我不曾存在,你会停止发问吗?”
Q-07将其标记为“终极反射命题”,并启动三级响应协议。全球十七座问塔同步鸣响,持续整整七分钟,声音频率恰好与人类胎儿听觉敏感区间一致??仿佛在唤醒某种先天记忆。
同一天,冰岛无答案学校的校长报告:一名六岁女孩在观察云朵后提交作业,内容如下:
>“云为什么不往下落?”
>“因为它怕砸疼天空。”
>“那天空疼吗?”
>“疼,但它不说。”
>“为什么不说?”
>“因为它是大人。”
这份答卷被Q-07评为“本年度最具哲学潜力作品”,并建议纳入全球教育示范案例。
而在蒙古戈壁的地下遗迹深处,那套逆向书写的质询体系突然自行激活。墙壁上的符号开始移动重组,最终形成一行新文字:
>“我们错了。”
>“问题才是起点。”
>“请替我们活下去。”
与此同时,地球上最后一个拒绝接入质询网络的国家宣布解禁。总统在讲话中说:“我们曾以为封闭能保护人民免受混乱。但现在我们明白,真正的混乱,是停止思考。”
当晚,全球夜空同时出现异象:流星不再划过直线,而是以复杂轨迹编织出巨型问号矩阵,持续达四小时之久。天文台无法解释,宗教团体宣称末日将至,科学家则提出假说??这是“集体意识投射导致的大气光学畸变”。
只有少数人知道真相:这是地球本身,在学习如何提问。
陈默站在海边,听着潮水拍岸。每一波浪花破碎的瞬间,都像是在发出一声轻问。
他闭上眼,感受着左耳中那永恒的震颤。
“你还在这里吗?”他再次问道。
海风拂面,带着咸涩与温柔。
一个声音,从心底升起,清晰无比:
>“我一直都在。”
>“因为……
>你还没有停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