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她握紧女儿的手,“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已经赢了。”
第一站是下音附小考场。
笔试环节,李冉答题流畅,逻辑严密;视唱练耳准确率接近满分;即兴演奏抽到的题目是“用三个动机构建一段表现‘黎明破晓’的旋律”,她以半音阶上升象征晨曦初现,辅以明亮的大三和弦转换,赢得评委集体称赞。
心理测试中,面对“若落选你会如何”的提问,她平静回答:“我会继续练琴,直到有一天,你们主动邀请我进来。”
中午十二点,成绩尚未公布,她已匆匆赶往“明日之星”内部评审面试现场。
地点设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评审团由五位国内顶尖音乐家组成,其中包括著名钢琴家周维安。
曲目自选,限时十分钟。
她站上舞台,鞠躬,坐下。
然后,奏响了《BalladeNo。1》。
这一次,她的演绎更加成熟。引子如低语诉说往事,主部主题饱含克制的悲怆,发展部爆发的力量令人心悸,而尾声那句“故乡的回望”,她用了比以往更慢的速度,几乎是以呼吸的频率释放每一个音符。
曲毕,全场静默。
周维安摘下眼镜,擦拭眼角。
“我们见过太多天才儿童。”他缓缓开口,“但他们大多在炫技中迷失自我。而你,让我听见了一个灵魂的成长。”
评分当场揭晓:94。1分,刷新赛事内部评审历史最高分。
当晚,两项结果同时出炉??
李冉,**双项通过**。
不仅如此,她还被列为“明日之星”全国总决赛唯一非在校特邀嘉宾,将在决赛夜压轴演奏《BalladeNo。1》。
消息传出,全校轰动。下音附小校长亲自致电祝贺,称其为“建校三十年来最具潜力的少年音乐家”。媒体闻风而至,纷纷要求采访,却被谭尧一一婉拒。
“她还需要成长的时间。”她说,“聚光灯来得太早,会灼伤翅膀。”
然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就在李冉成功通过选拔的第三天,一封匿名邮件悄然发送至多家娱乐媒体邮箱,标题赫然写着:【震惊!所谓“天才少女”实为代练造假?幕后操盘手竟是落魄前冠军!】
附件中,是一段经过剪辑的音频片段,背景对话模糊不清,却刻意突出了一句:“……只要她按我说的弹,评委根本看不出区别。”
紧接着,网络论坛出现大量相似帖文,质疑李冉的真实水平,暗示谭尧利用人脉操控评审,甚至有人翻出二十年前谭尧参赛失败的旧闻,称其“借女复仇”。
舆论迅速发酵。
面对汹涌恶意,谭尧依旧沉默。她只是将电脑关掉,转身走进琴房,看见李冉正一遍遍重复着决赛曲目的开头。
“别理他们。”她站在门口说。
李冉停下手指,抬头微笑:“我没打算理。他们骂得越凶,我就越要好好弹。”
谭尧走过去,轻轻抱住她:“你知道吗?当年烧掉乐谱那天,我也被人说过‘你不配谈音乐’。但现在,我女儿站起来了,而且比我当年站得更高。”
“因为你教会我,”李冉靠在母亲肩头,“真正的音乐,是从伤口里长出来的花。”
窗外,雨过天晴,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钢琴漆面上,折射出耀眼光芒。
新的征程,已然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