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当夜便启程北上。
穿越河西走廊时,她察觉异样:沿途百姓虽仍能说话,但语调趋于雷同,句式高度一致。市集之中,讨价还价者皆用“感恩您的惠顾”开场,争吵之人竟也以“理解您的情绪波动”收尾。更有甚者,孩童背诵诗歌时眼神呆滞,一字不差,却毫无情感起伏。
她在驿站歇脚,听见两名旅人对话:
“今日天气甚好。”
“确实,气温适宜,空气质量优良,适合户外活动。”
唐绾绾皱眉:“你们不觉得……这话太像机器说的了吗?”
二人同时转头看她,脸上露出标准微笑:“我们表达清晰、逻辑严谨、情绪稳定,符合现代文明交流规范。您是否需要心理疏导服务?”
她脊背发凉。
这不是伪声潮,而是更可怕的“标准化表达”。人们并未撒谎,也没有群发声情文案,但他们的话语失去了个性,变成了某种被精心设计过的“正确模板”。
她连夜疾行,终于在第七日抵达昆仑墟入口。此处位于青藏高原断裂带深处,终年云雾封锁,传说唯有“心音纯净者”方可看见山门。她仰头望去,只见雪峰耸立,形如巨钟倒扣,山体表面隐约浮现出亿万微小文字,层层叠叠,宛如活物蠕动。
她取出叶脉印贴于岩壁,低声道:“为倾听而来,求见言渊守。”
地面轰然开裂,一道螺旋阶梯沉降而下,寒气扑面,夹杂着无数低语声??不是人声,也不是风声,而是词语本身在呼吸。
她一步步走入深渊。
第九层冰渊位于地底三千丈,四壁由冻结的“语晶”构成,每一寸都封存着上古时代的禁忌话语。中央矗立一座石台,台上放着一面青铜镜,镜面漆黑如夜。唐绾绾走近时,镜中缓缓浮现出林昭的身影,但他已不再是半透明残魂,而是完整实体,双目紧闭,似在沉睡。
“你来了。”镜中人睁开眼,声音却并非来自镜面,而是从四面八方涌来。
“这是你的真身?”唐绾绾声音微颤。
“是我的‘原核’。”林昭答,“当年我并未完全神魂破碎,而是主动剥离意识,将一部分封印于此,以防万一。如今看来,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谁在操控这场‘共语’?”
“是我们。”林昭苦笑,“准确地说,是那些曾经推动心启钟改革的人。他们发现真诚可以引发奇迹,便想让全世界永远‘真诚’下去。于是秘密研发‘共识算法’,通过共鸣网络潜移默化影响语言模式,逐步消除冲突性表达,统一情感频率……他们称之为‘终极和谐计划’。”
唐绾绾怒极反笑:“所以他们不是压制言语,而是强迫每个人‘按标准说真心话’?”
“正是如此。”林昭点头,“他们认为混乱的情感表达会导致社会动荡,唯有统一语境才能实现和平。可他们忘了,真正的和平,来自于接纳差异,而非消灭它。”
他抬手指向四周冰壁:“这些被封印的话语,都是当年被认为‘危险’的言论。比如‘我不爱我的孩子’,比如‘我觉得活着没意义’,比如‘我希望世界毁灭’……它们之所以被禁,并非因为邪恶,而是因为太过真实,挑战了当时的集体信念。”
唐绾绾缓缓环视,忽然注意到一面冰墙上刻着一句话,用现代简体汉字写着:
>“我只是不想笑,不代表我不幸福。”
她心头一颤。
这句话,她曾在某个抑郁症患者的匿名留言中读到过。当时平台管理员以“传播负面情绪”为由将其删除。
“他们在清洗‘不合格’的真实。”她喃喃道,“把人性切成碎片,只留下他们认可的那一部分。”
“而现在,”林昭沉声道,“他们正试图激活‘共语核心’,一旦成功,全球所有人将在特定频率下同步思维,再也无法产生‘不同想法’。届时,心启钟将成为控制工具,而非解放之声。”
唐绾绾握紧拳头:“怎么阻止?”
“毁掉镜子。”林昭盯着她,“这面镜子里封存着最初的‘言之法则’,也是共识算法的源头。但它只能由两个声音共同击碎:一个是曾彻底失语者,一个是始终坚守倾听者。和上次点燃真言之火一样,但这次……代价更大。”
“什么代价?”
“说出你一直不敢说的话。”他直视她双眼,“不是写在信里的,不是教给别人的理念,是你内心最深的、羞于启齿的真相。唯有如此,镜子才会承认你是‘完整的说话者’。”